2019年的社會動盪、持續三年的新冠疫情,以及全球地緣政治的劇烈變化都對香港經濟造成了重大衝擊。2024年12月2日,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香港的財政赤字可能超過1000億港元(約合12.85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香港該如何重振經濟,增強韌性?
2024年12月3日,我參加了由《中國日報》香港分社主辦的一場活動,並有幸主持了一場超過15位精英人士組成的討論會。這些嘉賓來自金融、科技、醫療、房地產、媒體、學術界和公共部門等多個領域,展開了豐富而深入的討論。
嘉賓們回顧了香港的傳統優勢:中英文雙語環境和成熟的法律制度。幾位嘉賓提到香港人口規模的重要:與新加坡及中國內地的多個主要城市相比,香港過去十年的人口增長有限。一位嘉賓建議,香港應將人口規模提升至少1000萬,才能具備成為國際大都市的基本條件。同時,香港,特別是北部地區,應該加強與內地的融合,幫助本地企業更好地進入廣闊的內地市場,增強互動和協同效應。
創新與科技驅動發展
近年來,創新與科技已經成為香港各類會議上的熱門話題,這次討論也不例外。五年前,這種情況還不常見。這次,儘管嘉賓們來自不同的行業,角度也各有不同,但大多都強調了創新對香港發展的重要。
供應鏈、數字技術和人工智能是討論中最受關注的領域。很多人認為,這些領域是香港的潛在優勢所在。我非常認同,香港可以充分利用自身能力,在這些領域建立競爭優勢,成為連接全球的重要橋樑。
我認為,供應鏈領域蘊藏着巨大的發展潛力。隨着中國推動新一代供應鏈的發展,結合數字技術、區塊鏈,並逐步引入金融科技和數字貨幣,中國將利用其強大的製造業基礎,與全球建立更緊密的聯繫。在這一進程中,香港作為連接內地與世界的關鍵紐帶,能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多位嘉賓還強調了金融領域創新的重要,並提出了前瞻的見解。金融業與房地產行業歷來是香港的傳統支柱産業,未來依然充滿發展潛力。
品牌與全球視野
有嘉賓指出,香港可以繼續成為一個全球知名品牌。這不僅體現在設計和産品上,還包括創意媒體行業,這是香港傳統的軟實力來源。
儘管歷史上香港主要與西方國家開展投資和貿易合作,但有嘉賓建議,如今應將全球南方視為重要的投資和貿易夥伴。特別是中東較為富有的地區,可以作為重點合作對象。另一個嘉賓則說,香港還應關注英聯邦國家,它們與香港有着相似的法律制度和英語環境。全球南方與英聯邦國家在某種程度上具有重疊,値得香港進一步挖掘。
討論中多次提到「超級聯繫人」的槪念。然而,隨著中國大陸與世界互動角色的轉變,這一槪念的內涵也在不斷演變。中國不再僅是商品出口國,亦同時是資本、技術和知識的輸出者,並逐步成為産品、技術與商業模式標準的制定者。因此,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的角色也在不斷演變。其職能範圍進一步擴大,這不僅對香港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遇。
面對全球格局的挑戰與機遇
當今世界受到兩大力量的推動:一方面是通過互聯互通與合作加強與全球的聯繫,另一方面則是試圖通過脫鈎、去風險、小院高牆等方法劃清界限。在這樣的環境下,香港必須更加敏鋭地關注世界變化,理解其對內地和香港的影響。
為此,香港需要繼續融入內地的整體發展,特別是粤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同時,香港也必須保持與世界其他地區的緊密聯繫。在全球地緣政治日趨複雜和一國兩制的趨勢背景下,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的角色將更加關鍵,也需要更為複雜精細的策略。
其中一個具有挑戰的領域是國家安全,尤其是跨境數據安全的管理。一位嘉賓強調了尋找合適方式處理數據安全的重要性。
一國兩制的重要
毫無疑問,以上所有策略的基礎是一國兩制原則。香港市民對這一原則的理解隨着時間的推移而不斷演變。我個人的觀察是,如今香港的大多數精英已充分認識到,一國具有壓倒的重要性,而兩制則為香港釋放潛力提供了靈活性與能力。
一位嘉賓提到,香港人過去擅長利用「街頭智慧」,善於通過最小的努力獲得最大回報。雖然這種交易導向的心態曾幫助不少香港人積累大量財富,但時代變了。如今,香港人需要以更具戰略性的視角看待問題。不過,我亦觀察到隨着香港與內地互動的增多,香港精英們亦開始明白到戰略規劃的重要亦逐漸地學習。畢竟,戰略規劃在內地政府與商業文化中已經深深的紥了根,對中國內地過去數十年的快速發展產生了重要的作用。
改變是關鍵
如果要用一個詞語來概括這次活動中的討論,那就是「改變」。每位嘉賓的發言中都能聽到對香港改變需求的呼聲。雖然有一些對香港批判的聲音,但更多人對香港的未來充滿希望。我感受到每個人都眞心關心着我們的家園──香港。
儘管「香港已經玩完」這樣的論述依然不時出現,但我在這次活動中並沒有聽到這樣的觀點。香港的挑戰無疑存在,但通過我們的坦誠、能力與精誠合作必能有效對應所有的挑戰。
最後,我想要感謝《中國日報》香港分社邀請我主持這場啟發深思的討論。通過這次活動,我學到了很多,更重要的是,我感受到在場嘉賓非常渴望讓香港變得更好的強烈願望。對我而言,這是香港韌性最重要的動力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