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不均持續 社會前景暗淡

高收入家庭透過金融市場、低息環境和稅務改革獲得額外收入,令致貧者越貧,富者越富。

政府統計處於三周前公布去年香港住戶收入分布的研究結果,反映收入差距的堅尼系數錄得0.539,較2011年的0.537高出0.002。綜觀過去40年堅尼系數的上升趨勢,近年收入差距的惡化速度已明顯放緩。對即將就任特首的林鄭月娥來說,這可以說是一份及時的賀禮。

誠然,以堅尼系數來量度收入不均是有不足的地方,例如,住戶資產沒有納入計算收入差距之內,另外,不少國際研究發現,在人口調查進行時,越高收入的市民,越會有意低報收入,致收入不均被低估,因此,在使用堅尼系數時,大家要特別留意。

筆者較注意堅尼系數的中長期趨勢變化,這可以更有效地了解經濟結構變化對收入不均所產生的影響。在87年到回歸的十年期間,堅尼系數由1986年的0.453急升至1996年的0.518。但在回歸後的20年期間,堅尼系數升勢顯著放緩,由1996年0.518上升至2016年的0.539。從這收入差距的趨勢來看,香港經濟在過去幾十年是出現了微妙變化。

自1984年中英談判後,香港與內地的聯繫變得緊密。由於內地推行開放政策,港商逐步將製造業移入中國內地,令本地製造業顯著萎縮,最終拖累製造業的就業和工資表現。然而,製造業式微卻造就服務業加速發展,尤其是金融、保險、地產及商用服務表現更為突出。而在經濟結構改變的影響下,低技術行業的工資跑輸於高技術行業的工資,最終令致堅尼系數急升。

面對問題政府無良策

在回歸後,收入差距擴大速度逐漸放緩,根據政府統計處的最新分析,現時驅使收入差距惡化的兩個因素是人口老化和家庭小型化,然而,這兩個人口問題早已在多年前被學界提出,絕對不是新鮮事物,無奈政府苦無良策解決,以致問題變得愈來愈嚴重,看見這情況,筆者只能說,早知今日,又何必當初呢!

猶幸,現屆梁振英政府透過加大收入再分配(除稅及福利轉移)的力度,堅尼系數才由0.539(沒有收入再分配)下降至0.401(有收入再分配),相對2006年的0.412低了0.011。但在人口繼續老化的影響下,香港的中長遠經濟增長將會逐步放緩,政府是不可能永遠依靠收入再分配減低收入差距的程度。因此,未來的特區政府必須制訂有效政策,根治收入不均的核心問題。

人口老化和家庭小型化只是其中兩個問題正在影響堅尼系數的走勢,其他問題包括非技術工人數量上升、社會出現機會不均的現象、低息環境持續(金融化)、科技進步(自動化)、稅制,均可以為低收入或低技術工人帶來衝擊,令收入差距加劇擴大。

從《2016年香港住戶收入分布報告》來看,非技術工人數量佔工作人口由2006年的18.8%上升至2016年的20.9%,這升勢肯定會為非技術(或低技術)工人的工資帶來負面影響。至於家庭子女入讀大學比例卻遠遠高於貧窮家庭子女,顯示貧窮學生面對「機會不均」的障礙,同時亦窒礙社會流動能力。

最後,科技日新月異,大量工序自動化是大勢所趨,而高收入家庭透過金融市場、低息環境和稅務改革獲得額外收入,令致貧者越貧,富者越富。如果政府最終仍未能適當地剔除支持收入不均的種種因素,香港的前景將會非常暗淡。

原刊於《蘋果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關焯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