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是不少城市發展到成熟階段的必經之路,香港亦無法倖免。2022年,政府公布香港近5年的出生人數持續下降。時至今年4月,聯合國人口基金的年度「世界人口狀況」報告更顯示,香港每名女性僅生育0.8個小孩,生育率之低「冠絕全球」。要確保香港人口結構的可持續性,政府不能只寄望本地生育率回升,吸納海內外人才,也是一項帶動人口增長的選項。
港府須為人才 做好職位配對
首先,筆者想談談機遇。世界大局風雲變幻、中西方角力不斷,也為人才走向的路徑,帶來料想不到的變化,例如近年不少往英的人才被拒諸門外。英國外交部在2007年至2021年期間,持續擴大「學術技術稽核計劃」的要求,嚴格審核學術界人士進入英國的申請。單單2022年,英國便以國家安全為由,拒絕了超過1100名科學家及研究生進入英國的申請,當中大多為內地學者與學生;即使由知名大學申請讓合作的中國學者或學生入境,大部分亦會遭到拒絕。適逢其時,香港向人才拋出橄欖枝,提供優才和高端人才通等便利計劃,成功吸引國內外高端人才赴港。
各地人才在申請上述兩項計劃前,毋須已在香港獲得聘用,雖然大開方便之門能彈性吸納人才,不過政府必須提供妥善的職位配對措施。網上流傳,有來港人才苦於找不到工作,又要承受高租金、高消費的壓力,萌生退意之餘,亦勸退了不少本來有意赴港發展的人士。香港求賢若渴,費盡心血搶來人才,怎能讓人才「揮一揮衣袖,只留下一聲聲歎息」?要留住人才,政府必須為赴港人才做好職位配對,幫助赴港人才盡早落地生根,同時為正在考慮赴港的人才呈現更清晰的就業前景。
人才來港,當局也應積極吸納他們一家來港,他們家人和下一代也有助紓緩人口的壓力。尤其是香港學校面對收生不足的危機逐步浮現。下學年將有5所小學因收生不足,需停辦小一或改以重置合併、私立等形式繼續營運。當中,有3所津貼小學只欠一個學生。可見對校方而言,學生是「一個都不能少」。人才舉家來港,子女來港接受教育,或有助擴充學校生源,扭轉港校正面臨的縮班殺校局勢。
宜鼓勵部分津助學校轉型
有私立學校已在籌辦內地的小、中學課程,幫助來港家庭的子女無縫銜接內地教育體制,將來順利回內地升學。政府也應該予以考慮,鼓勵部分津助學校轉型,增設接駁內地課程的學額,從而吸引有意中、短期赴港發展事業的內地人才。
最後,筆者講講人力政策。再優秀的軟件,都需要專業技術人員來操作,才能發揮最大效益。隨着香港持續轉型為知識型高增值經濟體,具備應用自動化技術和其他科技能力的專業技術人員,將是各行各業成功的基石,更是社會發展科技和經濟的中堅力量。然而,政府培訓技術人員的力度不足,例如:應用學位課程的選擇甚少、提供高級文憑課程的院校為迎合學生銜接學士學位的想法,課程設計上偏向學術,未能以職業為導向。建議政府檢視人力資源的推算,正視市場對技術人員的渴求,盡早提供對應缺口的培訓課程。此外,亦要為技術人員提供良好工作環境和福利待遇,同時宣揚技術人員價值,提高技術人員社會地位,鼓勵年輕人投身這些行業。
原刊於《星島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