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片說明:「捲土重來」常在賣座影片廣告「亮相」(廣告拼圖),二十世紀70年代,香港。
成語和常用語,有褒詞和貶詞,褒貶之間又有「中性詞」。不少人缺乏語意學的褒貶概念,不了解或分不清「詞性」(褒貶和中性),引用成語或表述的用語(主要是形容詞)往往「錯配」,如同川劇《拉郎配》的亂點鴛鴦譜,給人錯亂或滑稽之感。
錯配超然一詞 又是捲土重來
在褒義的表述中,配貶義的成語,是常見的「錯配」之一。例如,講述賣座影片、戲劇重映(演),配了貶義的成語「捲(卷)土重來」。
近期炒得很熱的「超然說」,也涉及褒貶詞的搭配。「超然」(形容詞)是褒義詞,意謂超脫,如《老子》專家嚴靈峰教授(1903-1999)解註《老子》曰:「退居靜處,超然物外。」有人把「超然」置於對公權力擴張的表述(特首權力高於立法、司法、行政機關,有超然的「特殊法律地位」),就是語意學範圍的「錯配」。
在香港、台灣和大陸,常見的廣告語「錯配」,是把貶義的「捲土重來」置於對打贏、成功的表述。在香港銅鑼灣地鐵站,有過一幅重墨於「捲土重來」的大廣告,謂一齣初演成功、十分賣座的劇目,現在「捲土重來」再演(大意)。廣告的出品者,是官方機構資助的演藝團。
這幅廣告令我感慨:「怎麼又是捲土重來?」早在1974年,我在《明報月刊》發表〈傳播媒介的錯誤引導〉,就論及「捲土重來」的錯用。幾十年後,「捲土重來」還在大廣告中亮相。
除了廣告語之外,媒體體育、娛樂、社會的新聞和評論,亦不時有「捲土重來」的錯配。
2015年9月1日,北京官方網刊出〈中秋高價禮盒捲土重來敲響反腐警鐘〉一文,以「捲土重來」描述抗拒禁令,並不適合。在「掃四風」禁令之前,民眾向官員送禮賄賂「走後門」多能獲益,如同此文提到的「螃蟹送領導,馬到成功(功成)」,並非「失敗」。抗拒禁令再來送禮的一套,只能說是陋習「死灰復燃」,不是什麼「捲土重來」。
從法國拿破崙 到楚霸王項羽
「捲土重來」的原意,是失敗者或可再聚眾反撲,圖「東山再起」之博弈,並非指打贏了、成功了再來。打贏了是凱旋而歸,而非「捲土重來」,成功了還要什麼「捲土」?
法國的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 1769-1821)即拿破崙一世,於1804年建法蘭西第一帝國(1804-1814,1815在位)。掌帝權初期,出戰奧地利、普魯士等國獲勝,又於1812年攻打俄羅斯,此舉自不能稱「捲土重來」。
1814年3月,奧、普、俄等反法聯軍攻佔巴黎,後來拿破崙被囚禁於厄爾巴島。1815年3月,他逃走重返巴黎,聚集舊部趕走路易十八皇帝,推倒波旁王朝,再坐皇位百日(史稱百日王朝),這場大博弈,可稱為「捲土重來」。1815年6月,拿破崙再與反法聯軍激戰,敗於滑鐵盧之役,失敗後被囚禁。
「捲土重來」源自唐詩杜牧(803-852)的〈題烏江亭〉,詩曰:「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詩作於唐文宗朝開成4年(839),寫秦末楚霸王項羽(前232-前202)自殺烏江的事。
(待續)
(封面圖片:作者提供)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