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精必須姓黨 秦皇豈可倒下

──凡事「講政治」、重紅色基因,強調「擁戴領袖」

有維穩官員稱要「講政治」,秦皇不能倒,倒了就可能有謠言、妨礙維穩;有網民則說,自由民主之風吹得起勁,把秦皇吹倒了。

北京的捐精志願者必須「姓黨」,是近日受網民關注的「新鮮事」;6噸重的秦始皇銅像被風吹倒後,有「秦皇不能倒下」的爭論,則被視為「苦澀的笑話」。

據法新社的報道,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人類精子庫招募捐精志願者,列出的門檻之一,是「姓黨」:「擁護黨的領導,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忠誠於黨的偉大事業」。但相關的網絡通告,兩天後被刪除。

法新社沒有後續的消息,各地網絡平台則有對門檻的解說或議論。

在山東濱州市的秦皇台景區,秦始皇大銅像被烈風吹倒,「帝臉」被壓扁,「冠冕」上的珠簾碎散一地。(網絡圖片)
在山東濱州市的秦皇台景區,秦始皇大銅像被烈風吹倒,「帝臉」被壓扁,「冠冕」上的珠簾碎散一地。(網絡圖片)

捐精有門檻 涉紅色基因

有網站或微博的留言,謂捐精者如要表態「愛黨愛國」不算什麼,過去有許多先例。行政、事業機構或國企招聘人員,大都有「政治面目」的門檻,即必須是黨員或擁戴什麼的。

這一類「姓黨」的門檻,與近期宣傳的紅色基因有關。

紅色基因指政治血緣或原來的「階級出身」,紅二代、紅三代或出身公職家庭的黨員,在公職招募中,往往被「優先考慮」。參與涉及紅色基因之英模(學雷鋒之類)或「愛黨愛國」活動的「積極分子」,也被視為「政治可靠」、具備紅色基因的一群。

有人引述「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的宣傳:「堅決聽從指揮、鑄牢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擁戴領袖」,表態支持「精子門檻」;說捐精者具有「絕對忠誠」的紅色基因,便可增強「絕對忠誠」的隊伍。此說被一些網民指為荒謬的「血統論」。

選拔、用人的紅色基因選項,關乎「講政治」的取向。這幾年大力宣傳「講政治」,強調報紙、電視台、黨校「姓黨」,並衍生「是否姓黨」之問(註1)。

毛朝和江朝 宣傳講政治

這與1995年後江朝的「講政治」相似。當時有「兩種改革觀」之說和「姓社姓資」之問,又有批自由化、反和平演變之舉及敵對勢力論。

「講政治」的取向往上追溯,是毛朝的「政治掛帥」和林彪的「突出政治」。

自毛朝以來的「一黨領導」社會,黨領導一切、做黨的馴服工具,早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標誌,哪有機關、學校、報紙、電視台不是「姓黨」?

以報紙來說,從中央級到地方各級報紙,都是黨委的機關報。在解體前的蘇聯,尚有蘇共中央的《真理報》、蘇聯部長會議(政府)的《消息報》;在紅色中國,則沒有國務院、地方政府的報紙,社會上更無民間獨立運行的報紙。

既然都「姓黨」,官方仍天天喊「姓黨」,實質是強化黨的嚴密管控,大大壓縮思考、言論的空間。

對於「政治掛帥」衍生的「毛語錄潮」和個人崇拜的造神,對於「突出政治」與政治口號化的弊端,1980年代的中共中央有過理性的檢討。

改革家胡耀邦(1915—1989)、萬里(1916—2015)等,一再呼籲「汲取文革教訓」,不要再陷於政治形式主義,要有納諫之誠;1992年的小平南巡講話,提出「防左為主」,也是對極左思潮重來的警示。

展出兵馬俑 與愛國掛鈎

關於「秦皇不能倒下」,牽涉到地方官的「維穩觀」。

山東濱州市的秦皇台景區,有一尊秦始皇(前221—前210在帝位)大銅像高19米,號稱「全球之冠」,於4月7日被烈風吹倒,「帝臉」被壓扁。

這本是風雨無情的意外事故,但在「講政治」的社會,卻有「秦皇怎麼能倒下」之問。

秦始皇畫像(網絡圖片)
秦始皇畫像(網絡圖片)

有維穩官員稱要「講政治」,秦皇不能倒,倒了就可能有謠言、妨礙維穩;有網民則說,自由民主之風吹得起勁,把秦皇吹倒了(大意)。

這一類小爭論值得深思的,是為何到處都有秦皇銅像或秦皇「英雄化」的電視劇,還有秦朝(前221—前206)兵馬俑的官方展在美國舉行,邀請外賓參觀陝西兵馬俑展館則是「外交活動常態」。

這是突出秦朝前的秦國或秦始皇的武功,連兵馬俑也成了「中國的驕傲」。秦朝成了「強軍強國復興中華民族中國夢」的樣板,展出兵馬俑竟扯到「愛國主義」。

另一值得深思的,是為何「秦皇不能倒」?秦皇的銅像被風吹倒,何關什麼敵對勢力?又怎能扯到維穩?至於有人感到秦皇銅像倒下很痛快,可能是因不滿秦皇的專政、對自由的嚮往,也可能是對到處樹銅像、歌功頌德、個人崇拜的排拒。

在人人戴口罩、言路阻塞之下,有人「樂見」秦皇銅像倒下,是很自然的事,並不會引起什麼「亂局」。草木皆兵式的「維穩」,實是缺乏自信的擾民之舉。

避焚書坑儒 掩蓋活埋事

樹立秦始皇的「高大形象」,與毛朝的「批儒(孔)揚法(秦)」有思維的親緣,亦關乎現在的「大國崛起」和「大國領袖」的「敢亮劍」理念。

毛曾在演講表示,讚賞秦始皇的焚書坑儒:

「秦始皇算什麼?他只坑了四百六十個儒,我們坑了四萬六千個儒。我們鎮反,還沒有殺掉一些反革命的知識分子嗎?我與民主人士辯論過,你罵我們是秦始皇,不對,我們超過秦始皇一百倍。罵我們是秦始皇,是獨裁者,我們一貫承認,可惜的是,你們說得不夠,往往要我們加以補充(大笑)。」

毛澤東讚「焚書坑儒」的一段話,《毛澤東思想萬歲》195頁書影。
毛澤東讚「焚書坑儒」的一段話,《毛澤東思想萬歲》195頁書影。

對於帝王的評價,應尊重歷史事實,不應為了「政治需要」而「拔高形象」、掩蓋歷史真相。

在秦國強大和秦朝建立中,秦始皇頗有功績,特別是統一中國和統一文字(漢字)、度量衡,強軍並抵禦外族侵入等。但是,秦朝的專制統治苛酷,皇帝專斷獨行,箝制言論,誅殺甚烈;皇族奢侈、荒誕,百姓的賦役負擔沉重、生活艱困。農民反抗,秦朝僅存15年而亡。

西漢政論家賈誼(前201—前169)的〈過秦論〉,論秦始皇「以暴虐為天下始」,「百姓怨望而海內叛矣」;又言:「陳涉不用湯、武之賢,不藉公侯之尊,奮臂於大澤,而天下響應者,其民危也」。此論勾劃出暴虐統治失民心之危。

就史論史,現在不少宣傳品美化秦始皇、宣傳兵馬俑,掩蓋了焚書坑儒、製作兵馬俑的工匠在完工後遭活埋的慘劇,這是扭曲了歷史。不應把展出兵馬俑稱為「愛國主義」之舉,文史專家資中筠等,就提過兵馬俑並不值得「驕傲」(註2)。

註1,亞文革大輪廓:造神和大批判,http://www.celebritiespress.com.hk/00140801.htm

註2,資中筠再進言 民眾用腳投票,灼見網2018.2.2。

本文原載信報〈思維漫步〉專欄,作者修改、補充後授權本網發表。

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