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得利益與本土主義有許多戰略重疊,中央一旦打破了既得利益格局,香港經濟通過一帶一路和大灣區發展,融入國家發展的洪流,並分享其紅利,各種形式和程度的本土主義,便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只有萎謝的結果。
香港一舉恢復了經濟和社會活力,同時降低了港獨/自決的威脅,對中央而言,於主權和安全的危機多少解除了,就更加可以少操心了。
香港和台灣是難兄難弟,互為犄角,港獨一萎靡,台獨日子將會更難過,對統一大業必有幫助。
所以只要中央能騰得出手來,撥亂返正這一場仗還是要打,而且是值得打的。但這是一個馬蜂窩,是一場起碼十年八載的持久戰,要慎戰,謀定而後動。
中央需要考慮的,除了何時和如何捅這個馬蜂窩之外,更重要是捅了之後,如何收拾。
大家不知道有沒有想過,中共從未嘗試過管治一個對它不友善的群體。它是個革命黨,替天行道,得到人民的擁戴而管治。它對外沒有野心,打贏了仗,便班師回朝。
香港和台灣同胞對中共不友善,它堅持和平統一,你不喜歡它,它也不知道要如何管治你。這樣吧,一國兩制,你們自己來管治吧,就是這麼無奈。
直到今天,北京不少朋友都告訴我,武力統一台灣不是問題,問題是打下了之後如何管治。香港也是這樣,回歸20年了,管治還是個問題,問題關鍵依然是不少市民對中共態度不友善。這些人今天不光是討厭中共了,他們對中國也沒有感覺,認為跟他們沒有關係。一捅了馬蜂窩,介入便深了,之後不知道該怎麼辦。
管治國土跟統治外邦本質上的分別
對於如何統治一個不友善的地方,西方列強各有他們一套,當中最成功的,公認是大英帝國。這帝國於上世紀60年代基本上全垮了,但50多年後的今天,英聯邦這個鬆散的自由組合還存在和運作,香港還有人戀殖,殊不簡單。
英帝國主義只為求財,所以盡量尊重當地生活方式,並且不觸動既得利益,這樣便很容易在殖民地中間找到代理人,然後把代理人幾代英國化,便容易得到當地人的接受,只須派少量英國人,少量駐軍,便能順利統治。
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多少也是循着這思路,「舞照跳,馬照跑」,盡量尊重當地生活方式,並且不觸動既得利益,於是也湧出了不少「建制派」。唯一未做到的,就是沒有把代理人中國化,亦即是沒有做去殖民地化的功夫,這些代理人還是以殖民地代理人的心態和手段來管治香港,這便出現問題了。
更重要的是,管治自己的國土,跟統治外邦是有本質上的分別的。除了籠絡代理人之外,政府更加需要統戰廣大民眾,爭取民心。
這一點,中共基本上是忽視了,從許家屯時代開始,中共在港統戰的對象只是大財團老板。在台灣,中共長期迷信國共合作,只統戰國民黨高層。
以上兩個盲點,中共最近都已經發現了,所以才有去殖的說法,而對台胞發具國民待遇的證件,也是統戰廣大台胞高招——只是回歸20年之後,港人也沒有這應得的福利!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