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之以恆最艱難

如果要改變未來一代人口的運動習慣,必須從他們幼兒和兒童時期做起,讓他們在不同的大自然環境下培養出持之以恒的運動習慣。

兩個星期前參加了在捷克布拉格舉行的有關營養和體能活動的國際會議,除了發表自己在長者體能活動方面的研究結果外,還參與了多場主講和發表研究報告,來自各國和地區的專家都不斷發出同一個訊息,便是無論在哪一個年齡群,能夠維持活躍生活習慣,亦即是有定期參加體能活動的人口有減無增,鑑於運動不足(Physicrl tnactirity)已被列為慢性疾病的相關因子之一,換言之,哪個國家或地區有愈來愈多運動不足的人口,其政府的醫療和社會福利開支便不斷提高,對納稅人來說,也是一個只增不減的負擔。

改變未來一代的運動習慣

好逸惡勞是人類的天性,在我們的童年時代,因為沒有像現在的電腦和資訊科技,所以一夥人玩的多是一些既簡單、並且依賴我們原始跑、跳、擲的體能遊戲。因此,在這種環境下,我們便培養出一副較佳體能和容易接受體力勞動的習慣。當我們長大後,對於一些需要體力的活動也能夠接受。但現在的兒童及年輕人,絕大部分都在溫室或冷氣室成長,平日一夥人見面,玩的多是一些較靜態的活動,特別是手機上的電子遊戲。就算有機會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也不願意選擇一些室外進行的,因為夏天太曬,冬天太大風又冷。很多家長甚至老師,都怕他們在這種戶外環境下太辛苦,最終也接受這些孩子的要求,離遠這些戶外活動。

在舒適而過分保護的環境下長大,試問當這些孩子長大後,還可以說服他走出戶外、面對酷熱或寒冷的環境下做運動嗎?其實,如果要改變未來一代人口的運動習慣,必須從他們幼兒和兒童時期做起,讓他們在不同的大自然環境下培養出持之以恆的運動習慣。當錯過了這個階段,便要花上多倍的努力,但不一定可以成功。

原刊於《文匯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鍾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