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未來:打造香港為全球科創中心

香港必須果斷採取措施,強化其創新生態系統,吸引頂尖人才,鞏固自身作為區域科技與教育領導者的地位。

編按:本文為作者在香港大學中國商業學院發表的深度觀點文章,本社獲授權轉載,原文刊於南華早報。

香港有五所大學入選《泰晤士報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和 Quacquarelli Symonds(QS)《全球百強大學》,這意味着香港知名大學的數量甚至超過了倫敦和紐約。

在當前這個樞紐經濟時代,城市必須透過探索商業樞紐及金融樞紐以外的新角色來提升核心競爭力。香港大學的排名持續攀升、學術能力愈來愈受到國際範圍內的普遍認可,如何以此為契機,打造香港科研與技術突破引擎,是推動香港向「科創樞紐」轉型的關鍵。

香港科研人才受國際榮譽

在亞洲四小龍中,韓國、新加坡、中國台灣已先後確立全球製造與資訊科技樞紐的國際地位,香港作為後入局者,雖然在科技創新與科創產業發展方面仍處於落後階段,但在面臨嚴峻挑戰的同時,也具備不可否認的獨特優勢。

香港是全球學術聲譽表現最為出色的地區之一。美國史丹佛大學與愛思唯爾共同發布的「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中,香港有超過1500名科學家入選,其中13人在其領域全球排名前十。這項成績力壓中國台灣、新加坡,也顯示了香港致力於推動知識和創新發展的決心。

美國史丹佛大學與愛思唯爾共同發布的「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中,香港有超過1500名科學家入選。(Shutterstock)
美國史丹佛大學與愛思唯爾共同發布的「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中,香港有超過1500名科學家入選。(Shutterstock)

Research.com 發布的「全球最佳學者排名」顯示,22位入選中國學者中有7位來自香港的大學。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中,香港則名列「上榜人次前十的國家或地區」。頂尖人才的匯聚對提高香港的學術地位以及培養富有活力的研究群體起到了關鍵作用。

儘管如此,空間受限、資金不足等問題依然是香港發展為國際科創中心的重要阻礙。

資金不足為發展一大阻礙

以香港大學全球創新中心計劃工程進度緩慢為例,基建延誤問題引發外界質疑香港迅速建立其領先地位的能力。與重大專案相關的高昂成本和漫長周期,成為限制香港向高科技領域發展的不利因素。

然而香港作為一個毋須向中央政府繳納稅款且毋須承擔國防費用的特別行政區,在集中財政資源構建集金融、教育以及科技創新於一體的多元化國際中心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目前香港的研發支出相對較低,這恰恰突顯了加強研發投資力度、推動創新發展的重要性。

2022年,香港的研發支出佔本地生產總值的 1.07%,這一數字創下了歷史新高。但與韓國(其研發支出佔本地生產總值的 5.2%)等領先的創新樞紐相比,香港仍顯得相形見絀。就在去年,毗鄰的深圳更是將研發支出提升至生產總值的 5.8%。香港需要加大研發資金投入、強化科研基礎建設,進而吸引頂尖人才。

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宣布,將終止該校與中國天津大學和深圳市政府的研究和教育夥伴關係。(Wikimedia Commons)
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宣布,將終止該校與中國天津大學和深圳市政府的研究和教育夥伴關係。(Wikimedia Commons)

中美脫鉤阻礙學術合作

成為全球頂尖科技樞紐的願景,無疑將驅動香港走向一條持續繁榮的道路。但在中美科技冷戰日益加劇的當下,深刻理解和靈活應對錯綜複雜的地緣政治局勢變得特別關鍵。近期,學術機構間的合作中止,反映出中美在高科技領域的脫鉤趨勢日益明顯。

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宣布將終止該校與中國天津大學和深圳市政府的研究和教育夥伴關係,並退出其位於深圳的合作辦學機構;此前,美國已透過特設委員會對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與清華大學之間的合作計劃進行深入調查,而這兩所頂尖學府長期以來在深圳共同開展前沿研究與研究生教育計劃。

儘管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對香港的互聯互通構成諸多挑戰,但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同時也孕育着無限機會。在科技冷戰的複雜背景下,香港能夠扮演一個至關重要的集思廣益的樞紐角色,匯聚來自五湖四海的科學家,推動中國與全球科學界交流。

深圳有強大高科技製造業,如華為、大疆等,與香港的卓越研究能力相結合,有利於共同探索創新。(Wikimedia Commons)
深圳有強大高科技製造業,如華為、大疆等,與香港的卓越研究能力相結合,有利於共同探索創新。(Wikimedia Commons)

香港地理優勢 促內地成合作夥伴

香港毗鄰內地這一優勢仍然十分顯著。深圳擁有強大的高科技製造業,比亞迪、華為科技有限公司、騰訊以及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等業界領導企業,也匯聚了超過30家估值超10億美元的獨角獸企業。香港在研究領域的卓越表現,為其與這些行業領袖合作提供了機會,創造了共同探索新知識和創新的可能。

香港對於中國內地的高科技企業而言,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合作夥伴,這些企業渴望與頂尖學術人才進行交流與合作。諸如寧德時代等企業選擇在香港建立研發中心,旨在利用當地科學研究人員的專業知識和研究成果,以促進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

此外,中國內地的私人投資者也不斷尋求投資組合的多元化。鑑於中國企業在投資美國高科技產業時所面臨的障礙日漸增多,他們對在香港探索新的投資管道的興趣也隨之上升。這些投資者熱衷於發掘能夠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市場可行解決方案的項目,以促進該地區的創新發展和經濟成長。

需策略規劃 以確立全球科技中心地位

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具備健全的法律體係以及先進的基礎設施,這些都是香港的顯着優勢,且不大可能被削弱。只要香港的創業活力得以持續,其作為經濟自由燈塔的聲譽將不斷吸引那些追求事業發展的商界精英與專業人士。

香港需要明晰的策略規劃以確立其「全球科技中心」的地位,創新和科技發展必須放在發展的優先位置。相較於深圳和新加坡等已成功轉型為關鍵科技創新中心的地區,香港在創新領域的政府支持和資金投入相對較少。

科技公司、新創公司、研究機構以及專業人才是構成區域創新生態系統蓬勃發展的基礎,這些生態系統的繁榮是政府策略性支持與投資促進創新和技術驅動成長的有力證明。香港必須果斷採取措施,強化其創新生態系統,吸引頂尖人才,鞏固自身作為區域科技與教育領導者的地位。

原刊於香港大學中國商業學院微信公眾號,本社獲授權轉載。

劉寧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