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改文,謄文,分數低嗎?再多作,多改,多謄,這就能提升語文程度和趣味?未必盡然。我們或一直誤解,以為中文能力弱,是因為寫得不夠多。我看不然,最致命的死因,應該是讀得不夠多。
不吃東西,要嘔出一篇文章,不見得能有多少內容。至於味覺,人人愛好不同,像曹丕《典論‧論文》所云:「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同理,要語文好,我們也須在書海中獨自探索,自力更生自食其果,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亦只能點撥方向、方法,人生如果有八味,無論現實或書本,都應由學子親自去嚐,倘家長師長樣樣代嚐,學子日後自然不是味兒。
回看教育現場,一片白忙、瞎忙,老師忙於設定評估,學生忙於應付評估,以為天天評估就能天天向上。補課成風,活動再也分不清課內與課外。於是讀書是為了完成閱讀報告,悅讀變成苦讀。95分,還有什麼問題?家長與學生會問,其餘5分是怎樣丟掉的?
閱讀是奇妙的過程
想踢世界盃,卻盡建石地場,即使請最好的教練,終歸徒然。要推動閱讀和提升語文能力,釋出時間等如釋出善意,一定要把時間還給自己,還給學生,還給閱讀。閱讀,既要時間也要空間,但絕對值得付出,不止是為了語文能力,為了應付考試,還有更加重要的品味、情意、審美、視野、人生觀、價值觀……
閱讀是奇妙的過程,無打機快感,也談不上很愉快,反而帶着一絲絲苦楚和一點點孤單,只望獨食而能有餘味。假如閱讀是為了向人交代,向分數叩頭,什麼興味都變成索然無味。當上學變成上班,就難怪50歲已盡是退休之累。
回想求學時期,能享受閱讀之樂,要感謝學校恩賜的自主時間。學校附近有公共圖書館,那是課後的最佳去處。最難忘是在那裏發現卞之琳的《斷章》:「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不知什麼原因,看這幾句如吃一頓佳餚,可令人一直回味。有一次下大雨,我在窗邊看街景,不期然又會進入詩中的意境。圖書館的圖書任君選擇,喜歡的多看一下,不喜歡的如點頭之交,不揭也罷。有一次,我嘗試從林徽因與陸小曼寫的悼念文章,推測誰更愛徐志摩。容或有點無聊,到底也是在文字世界擁抱綠意。
閱讀提升品味,促進思考,加以沉澱,就會變身,成為表達力。語文能力,歸根究柢,就是表達能力。返璞歸真,重新審視自主閱讀的價值,才是提升語文能力的不二法門。如果子女喜歡閱讀,教育大半功成,家長亦可身退。我們要對閱讀的成果有信心,分數偶然高低起伏,不過像多變的課程框架,至於試題,當然也會偶爾鬧情緒。最佳的應對方法,就是持續固本培元(閱讀)。
閱讀,是值得堅持的信念,不要動搖,不必動搖。
原刊於《我要做中文老師》,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書籍資料
書名:《我要做中文老師》
作者:蒲葦
出版社:天地圖書
出版日期:2017年7月
!doctype>作者簡介
資深中文科科主任、作家、教科書編者,香港大學中文系一級榮譽文學士、文學碩士及教育文憑。
著作包括《相遇像淡淡的水墨》、《直到除非》、《寂寞非我所願》(教協好書龍虎榜60本候選書之一),另編著《新高中中文科必讀手冊》、《中文科文憑試活用筆記》、中文老師散文合集《師生情緣豈在朝朝暮暮》及初高中中國語文、中國文學教科書多種,並多次應邀主講創作及教學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