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慌指數製造恐慌

步入2018年,道指及香港市場均出現戲劇性大升,而隨着升幅增加,VIX指數(又稱恐慌指數)由低位反覆向上,不禁讓市場人士擔心大調整將至。

當你見到街上有行人,突然停下,舉頭注目上空,好像有所發現,你會怎樣做?你或會頓足,抬頭望一望,但可能看不出所以然,懷着少許疑惑便離開了。但是,若果有十數人,都抬頭望天,還指指點點,這時,相信你一定會被群眾的情緒牽引,即使什麼也望不到,仍會努力搜尋張望,即使未有發現,都可能會加入指點的行列。

步入2018年,道指及香港市場均出現戲劇性大升,而隨着升幅增加,VIX指數(又稱恐慌指數)由低位反覆向上,不禁讓市場人士擔心大調整將至。

人人都相信,人人都留意的VIX指數,在上周六(3日)隨着道指急挫,急升28%,各大財經傳體隨即紛紛報道,仿似崩盤將臨。究竟這指數是否真有指標性?有沒有預測性?還是只屬人云亦云的群眾效應?

不如先了解VIX指數是什麼。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於1993年推出了CBOE波動率指數(VIX Index)。在推出初期,採納了標準普爾100指數的當價期權價格為基礎,用以計算市場在未來30天的預期波動程度。不久之後,市場便廣泛應用VIX指數作為美股波動的首要基準。由於其用作預測波動性的特性,故通常被稱為「恐慌指數」。當VIX指數有任何風吹草動,除了美國傳媒喜歡用來預測市況之外,香港電視和報章的財經新聞,亦不時作出報道,奉為未來市況的黃金指標。

波幅指數的波動因素

隨着市場日漸成熟,各類投資產品推陳出新,在2003年,即VIX指數面世十年後,CBOE與高盛攜手作出更新,由標準普爾100指數改為以標準普爾500指數(SPX)為基準,並通過SPX中不同行使價的認購及認沽期權的加權平均價格,以反映投資者對未來市場預期的波動程度。其公式如下:

F=Strike Price+eRT × (Call Price – Put Price)

VIX指數會每天計算,反映市場在未來30天的預期波動。雖然指數以標普500為基準,但計算的並不是市場的真實波動率,而是指數期權的隱含波動率,涵蓋期權的成交、供給,甚至要求報價等因素。因此,期權金與VIX指數的變化關係相當密切,當期權金上揚,VIX指數亦因而上升。

既然VIX指數如斯神奇,又準確無比,個個都參考的話,豈不人人都可以做股神?事實上,是大部分歐美資金的基金經理都不喜參考VIX指數,原因何在呢?

筆者收集了2003年至2015年的VIX指數數據作出分析,發現當波動多於5%時,當中的76%都僅是一次性的,亦即因單日波動令指數的波動多於5%,惟這波動只屬一次性,並未延伸出一個具趨勢性的單邊市,而單邊市中有一半情況,大市是向上的,可見即使大市上升,VIX指數亦會同步上升。這和坊間一般說法──當VIX指數上升,表示大戶對短期走勢看淡,並不一致。

根據VIX指數的公式,波幅指數的最終數值,會因期權的加權平均價格變化而改變,故當期權成交愈多,波幅指數便愈大。在市場運作上,每逢指數大升大跌,都會吸引更多市場參與人士買入期權,令成交量上升,從而推升VIX指數,所以VIX指數的變動,只反映了已發生的波幅變化,並不具備任何方向性。

此外,筆者的分析數據亦反映了波幅指數的波動,跟同日標普500的日波幅成正比的情況約有92%。市場參與者眾多,人人都靜候機會出手,當日波幅漸增,甚至偏大,擇肥而噬的炒家發現有足夠的深度供短線操作,自會入市,令期權成交增加,最終令波幅指數也跟隨上升。由此可見,這種波動並不預示資金對後市的觀點,極其量只反映即市的波動。

向左走 向右走

此外,自2004年起,VIX指數不僅反映期權的成本,更設立了期貨合約。當指數出現供交易的期貨,設立了ETF,成交亦因而增加,這會令指數更準確、更有預測性嗎?

由2004年起,投資者可直接交易VIX的期貨,及至2010年,成交及未平倉都開始大幅增加,成交漸趨活躍。而VIX的ETF則是在2009年開始正式發行,由只有大戶才可以入場的市場,演變為散戶也可以參與,令VIX指數ETF的交易量漸增,期貨的未平倉合約量亦隨之而上升,結果是VIX指數與期貨淨持倉走勢漸不一致,甚至開始出現逆轉。在操作上,VIX指數ETF與普通ETF亦不盡相同,投資者既可買入VIX指數ETF看升,也可以沽空看跌,故大部分投資者都選擇在低價時買入,高價時賣出,以控制風險。

因此,2009年遂成為一條分水嶺,在此之前,VIX指數跟交易商的持倉量走勢相當一致,但之後便見不同步,出現背馳的情況。

原本應用來追蹤VIX指數走勢的VIX指數ETF,因投資者會在恐慌時買入VIX指數ETF,反而令VIX指數被壓低;反之,當投資者對後市充滿信心,賣出VIX指數ETF時,卻促使VIX指數上升,結果令兩者走勢各走一端。

事實上,只在少數情況下,VIX指數波動真的可預示即將出現單邊市,但因VIX指數跟大市的波動率變化僅為同步指數,未見可領先一個交易日以上,「恐慌指數」根本反映不到投資者對後市的恐慌程度,大家若用來預測市況的話,恐怕只會自製恐慌。

劉曙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