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新任駐港特派員劉光源,日前會見傳媒,強調「香港問題實質上是一場奪權與反奪權、顛覆與反顛覆、滲透與反滲透的較量」。《信報》創辦人林行止在該報「林行止專欄」認為,劉光源「上綱上線至這個地步,北京要牢牢掌控香港,理當如此」。
國安之劍高懸 維園活動黯然
林行止又表示,「顯而易見,『較量』已見勝負」,這不僅體現在香港的「國際金融地位穩固」上,還展示在無間斷地舉行了30年的維園燭光晚會,今晚可能昏暗無光。去年此際,在限聚令的約束下,悼念「六四」的維園之會,已無復往昔的激情澎湃,如今有了港版《國安法》,主辦單位「支聯會」的負責人有的下獄有的官司纏身,今年的悼念活動黯然失色,不難預期。
看香港民意研究計劃的「民調」,支持「平反六四」的民意較去年大幅下跌13個百分點至47%,為18年來新低,更有28%受調查者認為應該把之解散。不管是什麼客觀現實令港人不再全心全意支持「支聯會」,「其前路難走、前途堪虞,已清楚寫在維園草地上」!
他恐怕以前年年如是的「燭光晚會」,今後可能再沒人提及,因此「非寫不可」;然而,「浮想聯翩,卻有無從落筆之窘。香港快成鵪鶉之城,昔日才俊多成俊傑,加上國安之劍高懸,還有什麼可說」!?
政治氛圍轉變 六四悼念降溫
因此,林行止翻閱有關「六四」的舊作,摘錄數則「自娛」並饗讀者:
〔1992年6月5日〕……「六四」和緩了中共管治階層的內部矛盾,令國內的開明派保守派在政治和經濟上各得其所,齊心抓權。香港的情況剛剛相反,3年下來,當年支持「六四」的許多香港人陷入難以自拔的迷惘;現實的衝擊,令香港人雖曾目睹中共對待人民的無法無情,卻又基於實惠的經濟問題和民族淵源而難捨難離,誠惶誠恐留港苟活的人愈多,端正是非的觀念愈罕見,這樣的社會能有多大作為?(收《沉寂待變》)
〔1993年6月4日〕……「六四」民運對香港的衝擊同樣深遠,它突出了中港之間的政治文化差異;若非中港之間經濟一脈相連,兩地的關係肯定早便陷入嚴峻的對立!(收《旺市蓄勢》)
〔2009年6月4日〕……香港是最適合設立「六四」檔案資料館的地方,因為我們是中國境內最自由的特區,又是國際性城市;這裏資訊流通,言論無禁,如果在中國境外,如美、加的某一城市成事,別有用心之類揣測,會把事情複雜化。由專業人士、以嚴謹的學術態度進行大規模的資料蒐集和整理,這樣的資料館,大可成為國人政治文明的一個座標。(收《為後人謀》)
〔2018年5月29日〕……堅持「六四風波」不可或忘的不識時務者,仍大有人在,今年的遊行,據本報昨天報道,「上街」的人不足1200(警方的數字僅為610人),創「歷年第三低」,雖然支聯會主席何俊仁相信6月4日的維園集會,「仍可吸引以萬計人士出席」。不過,眾目所見,在當局高度「設防」及以嚴刑峻法伺候之下,港人上街高喊「抗威權、悼六四」和「打倒一黨專政」的熱血,與酷熱天氣背馳,已在降溫!(收《鬼佬怕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