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閱讀伸延STEM+教育

──STEM+教育初探系列(十)

上月教育局秉承林鄭特首關顧教育發展的競選承諾,在庫房水浸的條件下,一改上任特首刻扣圖書津貼的惡政,向中小學校發放大手筆的推廣閱讀津貼,更強調要跨課程閱讀,並建議向STEM教育及中國歷史、文化範疇延伸。

閱讀學習

從閱讀中學習(Reading to Learn),在千禧教改的課程規劃,被確定為八大學習領域(KLA)的四個關鍵項目之一(其他三項是運用資訊科技科技進行互動學習、專題研習,以及德育和公民教育)。閱讀在中小學校,以至社會活動層面,一直是比較重視的環節,加上課改的推動及資源的配合,香港基礎教育在幾個屆度「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的閱讀能力及理解表現範疇,都和北歐教育先進國家,例如芬蘭、瑞典、荷蘭等並列前三及前五名次,這一直是香港學界引以為傲和教育當局用作課改成功的其一例證。

在課改文件有關閱讀學習的課堂安排,有下列建議:

  • 閱讀不單為改進語文能力,還有不少重要的目的。
  • 選擇閱讀材料,不應局限於故事書。
  • 在任何時間和地點都可以閱讀。
  • 愛閱讀的學生會自動閱讀,但仍需令他們維持閱讀興趣。
  • 調控學生閱讀的情況和幫助學生檢視自己的閱讀進度。
  • 推廣閱讀不單是語文教師的工作,而應該是全校參與的。
  • 學校應取得家長的支援與社會的資源。
  • 可按需要重組現行的時間表。
  • 適當的獎勵,可有效地推動學生的閱讀動機。
  • 善用圖書館內優質的閱讀素材。

閱讀伸延

從促進學生創意和想像表現的角度衡量,提倡多元閱讀可以擴充孩子學習經驗、培養觀察能力;和幼兒一同欣賞圖畫書豐富生動的視覺圖像,與及活潑有趣的劇情發展,更可以啟發孩子想像力與審美感知。在面對人工智能世代,這方面發展對個人成長更為重要。但觀察所得,香港和其他華人地區的學校閱讀推廣活動,大多由中、英文科組織,閱讀範圍比較集中語文學習範疇;而各種社會層面的中、小學閱讀書目推介,也多偏向故事、小說及文化類。

教育界都已認同藝術學習對提升創意、想像的表現關係密切,所以涉及藝術範疇的閱讀,在「從閱讀中學習」這個課改項目中不應缺席。亞太藝術創意教育交流協會本着推動藝術創意教育的宗旨,在2013年曾經發起一項閱讀藝術推廣計劃,收集若干適合中、小、幼學習階段,圍繞藝術學習領域,可以豐富學生的藝術認知、提升審美素養、促進創意表現的推薦書單。同時在過去幾年更為幼少學校及家長團體,開辦閱讀藝術講座,希望引導學校思考能將閱讀往藝術學習延伸。

上月教育局秉承林鄭特首關顧教育發展的競選承諾,在庫房水浸的條件下,一改上任特首刻扣圖書津貼的惡政,向中小學校發放大手筆的推廣閱讀津貼,更強調要跨課程閱讀,並建議向STEM教育及中國歷史、文化範疇延伸。因此之故,筆者隨即將閱讀藝術及STEM+教育校本課程發展兩個項目結合,設計了一項全新的《從閱讀伸延STEM+教育》校本課程發展培訓方案。因為用閱讀切入跨學科課程統整,老師比較熟悉和容易合作。下面是方案框架和中、小、幼案例介紹(詳情可以在亞太藝術創意教育交流協會網頁瀏覽)

方案框架和案例

課程對象:5 – 15 歲

研發理念:低技術、低配置,進行綜合學習專題課程設計,普及推廣STEM+教育

設計策略:通過多元閱讀學習,進行跨學習領域(KLA)教學延伸,掌握STEM+ 教育核心素養及專題研習、問題探究技巧

推動形式:透過課程設計案例,到中、小、幼學校進行教師培訓,輔助發展校本「從閱讀伸延STEM+ 教育校本課程設計」

教學支援:課程案例、培訓方案、顧問諮詢、資源分享、圖書訂購、活動參與

教學課例一

學習對象:5 – 6 歲

課程主題:大家開心跳彩虹

學習範疇:涵蓋體能與健康、語文、幼兒數學、大自然與生活、個人與群體、藝術與創意

研習目標:讓學生認識「虹彩」的生成條件,試驗產生虹彩的技術掌握和工具使用

課節時數:8 x 30分鐘

課程研發:6–15小時(包括兩次講座及三次工作坊)

教學課例二

學習對象: 7 – 8 歲(小二)

課程主題:夢想飛航

學習領域:語文、常識、數學、視覺藝術、設計思維、資訊科技

研習目標:最佳摺紙飛行器設計

學習活動:閱讀/遊戲/觀察/測量/記錄/設計/創作/匯報/小組

學習策略:發現式/探究式/協作式/綜合式/項目式學習

學習課節:4 x 35分鐘

評估模式:進展性(記錄表)/總結性(匯報)/自評/他評

學習延伸:最佳摺紙飛行器設計/達人級專題比賽

課程研發: 6–18小時(包括兩次講座及四次工作坊)

教學課例三

學習對象: 13 –14歲(中二)

項目主題:大城市,小農夫

學習課題:中草藥與生活

課程模式:閱讀切入,STEM+學習伸延,跨科綜合課程設計,多元能力學習

學習範疇:閱讀學習、科普知識、技能建構、計算思維、創意表現、藝術創作

學習形式:課堂講授、閱讀學習、電子學習、技術試練、實踐操作、成果報告

發展流程:閱讀、學習、種植、探究、延伸、發展、總結、匯報

多元評估:配合學習目標,採用進展性及總結性評估。

學習課節:8 x 35分鐘

課程研發:9–21小時(包括三次講座及四次工作坊)

本系列文章:

STEM橫空出世

STEAM的修正

STEM教育漫象

STEM的政策與支援

STEM+教育規劃

建構STEM+教育素養與能力基準

低技術、低配備,普及推廣STEM+教育

「專學商研 共構共學」試驗計劃

STEM+教育發展的政策支持

林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