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片:金針雲耳蒸雞(作者提供)
金針雲耳蒸雞,雞是兩斤多的農家走地清遠雞,皮薄肉嫩,今次這盤金針雲耳蒸雞,心血來潮,找來我家收藏的清未民初的老粗瓷「公雞大碗」盛之,我研究同收集公雞碗大約有兩年時間,發覺原來公雞碗這種民間粗瓷,有着極大學問,每個時代的公雞碗都有極獨特濃厚的鄉土色彩,例如瓷釉的用色,繪畫大雞的手法,瓷質的分別,窯溫的成色,都會隨着時代展現不同的時代氣色,例如早期的公雞碗,大雄雞多數不是紅色的,而且都是瘦雞的形態。
民間粗瓷反映歷史演變
後來,去到民國初期,可能因為戰事連連的關係,一般百姓難得溫飽,這種求食的意欲,自然而在當時這種最普通的廣東民間粗瓷的公雞碗反影出來,大紅雞變得雄斗斗,更是一隻大肥雞,而由於釉料和製瓷的技術在民間愈趨成熟的關係,碗上的大雄雞和大紅花、芭蕉葉的作色也愈來愈艷麗,研究這等種種民間粗瓷歷史的演變,實在令我為之入迷。這兩年來一直在全中國各地,盡力收集不同年代的公雞碗,早期的公雞碗,清未時代,人民生活倘算太平,碗前是大雄雞圖案,碗後多是寫有「花中之王」、「花開富貴」、「蝙蝠」(意喻:褔) 等。
公雞碗反映百姓心態
到文革時期,那些字就會變成「聯和」、「一團和氣」等等的字,反映出當時百姓的意願和心態;又例如一些經過文革時期的公雞碗,碗內多有小刀留痕刻上一個單字小名,如「君」、「蘭」、「明」、「強」等等,因為此其時,公雞碗正值發揮其最大入世作用,無論在農村下田、在勞改中,都在吃「阿公」的大鍋飯,無論吃飯或喝粗茶湯,都手拿一隻公雞碗,所以為了識別的關係,大家就在公雞碗內拿着小刀劃下自己的單名。
大時代下的見證產物
公雞碗,就是一個在中國民間,大時代的見證產物,舊的公雞碗,每隻都帶有着自己舊主人的故事,可惜的是今天,有說因為碗上繪畫大雄公雞、大紅花、芭蕉葉等的所需顏料瓷釉已經絕代,其實隨着中國經濟發達的今天,就說所需顏料瓷釉沒有絕代,誰也再沒有時間,更不會花心思、能耐去燒製這些本來就是如此「卑賤」價錢的公雞碗,何況還要逐一手繪上彩和全手工製作出來?中國民間,自此,公雞碗就在人民生活的轉型變化和經濟急劇增長下,無聲地煙沒,甚至連跟百姓說聲再見的機會都沒有,句號就此黯然地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