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恒基地產主席李兆基的最新善舉,包括重建大坑西新邨為5,000間單位,以超低價每個100萬免首期售予在職青年。正當一片地產霸權之聲充斥整個社會,李氏的創舉可算是雪中送炭,將整個社會對立現象,提供一個良性解答。他的善意,十分值得政府支持和其他富豪仿效。正如李氏所言:「做好房屋政策,便能減少貧富懸殊,令市民安居樂業。」回顧大坑西新邨的由來,正是香港商人在危難困境時互相幫助的正義表現。
從1953年香港政府新聞處報道,可更了解個中背景:「香港正面對兩個難題;第一是人,第二是地。香港實在太多人,但沒有足夠合適土地興建屋宇和發展農業。」這個報道,時間相隔了62年,和今天特首房屋政策所指的土地難求,完全沒有兩樣。可憐香港市民經過兩、三代人也未能解決這個問題!真的不明白問題是政府政策出錯,還是社會真的太偏重地產發展。
石硤尾大火燒毀光明村
1945年,香港人口只有600,000人。到1946年底已急促上升到1,600,000人,1953年更有700,000人越境到達香港,加上1958年至1961年每年出生率達100,000人,香港到了1961年已有3,250,000人口。戰後十年,香港沒有足夠房屋配置給新增人口,市區山坡便出現大量寮屋,設備和防火安全非常惡劣。1953年聖誕夜,石硤尾寮屋區大火,其中包括燒毀了位於大坑西新邨位置的光明村。政府重建石硤尾區,到1958年已有270,000人重新徙置。並於1961年以特惠地價批出一幅土地給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興建現在的大坑西新邨,以安置當年受清拆計劃影響的租戶。1965年七座樓宇相繼落成,也是首個私人參與的出租屋邨,因香港平民屋宇公司董事有多名太平紳士名銜,故俗稱紳士樓。
50年後的今天,李兆基先生提出大坑西新邨重建出售計劃,正是私人參與社會建設善舉再現於香港。香港經歷半個世紀面對同一問題,希望這種香港互助互愛的精神,不分富貴貧窮,可以繼續發揚光大。
圖片: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