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疫苗事件報道 見《人民日報》版面「學問」

《人民日報》的版面大有學問。《人民日報》每一個細小變化,都顯示政治風向,既要從端倪變化中嗅到味道,又不能過度解讀,很考「功夫」。

2018年7月23日《人民日報》將令人震驚的黑心疫苗事件,放在第三版第四條位置,標題是「責令停產 立案調查」,全文約750字。該報當日頭版和第二版是習近平訪問塞內加爾、盧旺達的多篇報道。這符合《人民日報》的傳統和「規矩」。

中共領導人出國訪問的報道分為出訪前、出訪中和結束三個階段。即將出訪前預告消息、就此次出訪接受有關國家傳媒採訪,均在一版重要位置刊出。出訪中與被訪國首腦會晤的消息登在第一版頭條或報眼(與報頭平行的右上角)。總書記在訪問國發表重要講話的消息為一版頭條。出訪歸來的消息和祝賀出訪成功的社論均登在一版。

關於疫苗的新聞擺在2018年7月23日《人民日報》第三版。(網絡截圖)
關於疫苗的新聞擺在2018年7月23日《人民日報》第三版。(網絡截圖)

未見李克強批示

本月初47名中國遊客在泰國布吉島(內地譯作普吉島)遇難,《人民日報》將習近平對遊船傾覆事故作出「要求全力搜救失蹤人員」的指示放在該報報眼位置,體現最高層對事件的重視。李克強7月22日晚上11時26分就毒疫苗事件作出的「必須給全國人民一個明明白白的交代」的批示,今天出版的《人民日報》隻字未提,這可能與出訪中的習近平尚未就事件作出指示有關。

本月初47名中國遊客在泰國布吉島遇難,《人民日報》將習近平作出「要求全力搜救失蹤人員」的指示放在該報報眼位置。(網站截圖)
本月初47名中國遊客在泰國布吉島遇難,《人民日報》將習近平作出「要求全力搜救失蹤人員」的指示放在該報報眼位置。(網站截圖)

外界最近對《人民日報》的版面安排有頗多議論和猜測,1993年至1998年任《人民日報》總編輯的范敬宜先生曾就《人民日報》的版面處理解釋說:「版面,是一門學問,一種藝術。當然也是一種政治。」「在一塊版面上,突出什麼、不突出什麼;強化什麼,淡化什麼;一條新聞,一張圖片,一篇文章,放在什麼位置,用什麼字體,做幾行標題,是否加框加線……都需要着眼於政治。」由此看來,《人民日報》每一個細小變化,都顯示政治風向,既要從端倪變化中嗅到味道,又不能過度解讀,很考「功夫」。

1997年12月出版的《人民日報版面備要》,對中共重大會議、領導人重要活動、重大外事新聞等12項作出具體規定。21年過去,今天的《人民日報》仍然大致循此套路。

以習近平這次訪問阿聯酋等四國為例,本月19日他啟程離京,當日《人民日報》在頭版位置刊發習近平在阿聯酋報章發表的署名文章、以及《人民日報》撰寫的相關評論。第二天習近平抵達他此行第一站阿聯酋,即為出訪的第二個階段,相關新聞出現在《人民日報》頭版、報眼位置。

1991年5月16日《人民日報》頭版刊發江澤民訪問前蘇聯的新聞,離京、抵達、會談集中在一版,九條新聞、三張圖片,版面顯得有些擁擠。而7月20日的《人民日報》頭版只有七條新聞,除左下角「李克強會見馬來西亞總理特使」一條新聞外,其他六條為習近平抵達阿聯酋,就防汛救災、扶貧的批示、頒發記功令等消息。

關於香港的版面

「關於香港問題新聞的版面」是《人民日報》12項重要新聞版面安排的第5項。

1984年12月19日中英簽署聯合聲明、1996年1月26日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委會成立的消息均放在第二天出版的《人民日報》頭版頭條位置。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6月30日、7月1日、7月2日,相關報道均被刊登在《人民日報》頭版。主權交接儀式自然是7月1日的頭版頭條,主標題前加了「中華民族永載史冊的盛事 世界和平正義事業的勝利」的副標題;第二天(7月2日)《人民日報》的報導重點是「首都各屆慶祝香港回歸祖國大會」,這則新聞的副標題是:「雪百年恥揚眉吐氣 迎新紀元普天同慶」。

去年習近平出席香港回歸20周年慶祝活動,6月30日報道梁振英接機、7月1日刊登前晚在特區政府為他舉行的歡迎晚宴上的講話。第二天(7月2日)《人民日報》的頭版只有四條新聞:習近平出席香港回歸20周年大會並發表講話,接見新任行政、立法、司法機構負責人,出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簽署儀式,以及離港返京。

范敬宜先生曾說:「作為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的版面編輯更有其特殊性。報紙本身的地位,決定了人們對它版面的關注程度。」「有的西方報紙甚至統計一個月內《人民日報》刊登黨和國家領導人的照片總計有幾百平方英寸,來『研究』中國政局會有什麼變化。」

的確,《人民日報》的版面大有學問。

何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