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特朗普施政看三隧分流

你信三隧分流有重大社會效益嗎?《施政報告》提出的方案,遭各黨派議員猛烈批評。可惜的是種種批評當中,並未有針對政府提供的成本效益分析。

上星期去了Washington DC幾天,順道跟在華府的朋友討論了些經濟問題。我們談得最多的是政策成本效益,不是什麼國家機密,只是傳媒偏頗有時會漠視了部分重要的政策改革,尤其當改革的魔鬼在細節。

美國政策強調成本效益

先說一點歷史背景。1981年列根上任的時候,落了一道行政命令:
“Regulatory action shall not be undertaken unless the potential benefits to society from the regulation outweigh the potential costs to society.”

這便是我一直強調,任何政府規管都不應該成本高於效益。少人留意的是之後的魔鬼在細節,1993年克林頓在他的行政命令作了些改動,把原來的明確的outweigh一字改為含糊的justify。

布殊之後企圖撥亂反正,但奧巴馬上任後再次含糊所有重要政策需要講求成本效益。

到了新意多多的特朗普上台後,他又提出以下兩點改革:其一,規管一換二(for every one new regulation issued, at least two prior regulations be identified for elimination);其二,新規管要降低成本(the total incremental cost of all new regulations, including repealed regulations, to be finalized this year shall be no greater than zero)。為減少規管及其成本,特朗普比以往共和黨的總統走得更前,但他淡化規管的效益,反映他根本不相信政府規管有任何重大社會效益。

批評三隧分流未有針對政府提供的成本效益分析

你信三隧分流有重大社會效益嗎?《施政報告》提出的方案,遭各黨派議員猛烈批評。可惜的是種種批評當中,並未有針對政府提供的成本效益分析。

根據政府的說法,方案減少塞車的社會效益每年可達8億元,還可減少3800噸廢氣,而向西隧補貼隧道費3年的上限是18億元。要留意,3年18億元的補貼是財富轉移,而非社會成本,還有的是減價會減少隧道收入,因此18億元不是西隧多賺的。

三隧分流方案最終要得到立法會支持才能成事。想了解多一點這個方案的成本效益是否真的如陳帆局長所說是「經過專家的最佳推算」,立法會的朋友不妨問問政府兩條問題:

(一)只減西隧收費至20元,補貼將會由18億元,上升至多少?

(二)只減西隧收費至20元,減少塞車的社會效益,會由每年8億元,下降至多少?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徐家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