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汽車的首次登記稅看樓價

人民幣的跌勢尚未完全扭轉,而內地一線城市都有霧霾問題,有經濟能力的人都想遷往一些更適宜居住的地方。
封面圖片:香港人買車甚少會投訴首次登記稅高,原因是已習以為常(亞新社)
 
自從政府推出買家印花稅之後,非本地買家與機構投資者的確減少了在房地產市場的活躍度;由高峰期佔市場總交投的10%,跌至不足3%;顯示這項抑市措施的確很有效果。
 
但成交少了不等如完全沒有人肯接受。而且不少創新高的成交都是由非本地買家導致的。尤其是在豪宅市場,情況更屢見不鮮。
 
有些豪宅的成交,交易金額達數億元,單是交印花稅也可以交數千萬元,甚至過億(非本地買家在港買樓合共要交30%印花稅,樓價過3.35億元,就得交1億零50萬元印花稅)。這個數字普通人聽來,好像是匪夷所思。但現實是,香港的物業的確有這麼大的吸引力,儘管要付出這麼多的代價,也有人願意在這個時候買入。
 
香港物業之所以有這麼大的吸引力,原因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香港有聯繫匯率,持港元資產等同持有美元資產,所以特別吸引那些當地貨幣相對美元趨跌的投資者,把非美元資產轉移來香港。第二,香港的房地產市場透明度高,交投活躍,買賣都十分容易。第三,香港有法治、私有產權獲保障,交易的安全度很高。第四,香港的外匯流通,物業套現後,隨時可以匯到自己喜歡的地方。第五,香港的經濟增長仍比大部分發達地區都要高,投資香港的地產長遠應有不錯的升值能力。
 
這些優點,對中國大陸的買家來說,會顯得特別吸引,令他們覺得多付30%的額外代價也是值得的。有人估計,買家印花稅對內地客的阻嚇作用,會隨時間的過去而慢慢消減。
 
現時之所以還有內地買家對買家印花稅有抗拒,是因為他們知道以前他們是不用付的。但時間一長,新來的買家就會視這一向都要付的稅項,就會習以為常。況且,這又不是針對他一個人,而是所有外地買家都要付的,起碼在他自己的圈子裡的人都要付。他不會在與這幫人競爭時感到吃虧。
 
其實,30%的從價印花稅與汽車的首次登記稅相比,一點也不高。這兩種稅的性質差不多,而汽車的首次登記稅,最高可達115%。
 
汽車首次登記稅的徵收方法是:首15萬元收40%,其次的15萬元收75%,再其次的20萬元收100%,餘下的收115%。這樣,一架100萬元的豪華房車,就要交87.25萬元的首次登記稅。如果要買更豪華的,只要金額夠大,稅率就會不斷向115%靠攏。
 
香港人買車,甚少會投訴首次登記稅高,原因是已習以為常。假以時日,買家印花稅亦會被大陸人習以為常,逐漸失去阻嚇作用。
 
現時,人民幣的跌勢尚未完全扭轉,而內地一線城市都有霧霾問題,有經濟能力的人都想遷往一些更適宜居住的地方。香港於是成了內地人定居的首選(去外國生活並非人人能適應)。因此,可以預期,買家印花稅的功效會逐漸蒸發。政府宜有更妥善的方法來解決本地人的住屋問題,一再加辣已非良策。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施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