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成鋼(香港大學名譽教授、長江商學院教授)
《趙紫陽文集(1980–1989)》四卷是深入理解1980年代中國改革以及趙紫陽所做貢獻的完整文獻。本文列舉幾個角度,希望有助於讀者把握文集的重點。
為什麼要回看八十年代改革?
文集展現了趙紫陽在整個1980年代參與領導中國改革過程的全貌。理解中國經濟和政治的走向首先需要理解中國的經濟改革,而中國經濟改革最關鍵的階段就是1980年代,這是奠定了中國改革基礎和未來體制發展方向的時代。
此外,以全球視野觀察共產主義國家的制度變革具有重要意義。這種變革有兩個基本模式,一個是蘇聯東歐模式,另一個就是以中國為代表的模式,越南和古巴大體上都是仿照中國模式進行變革。在保持一黨執政的情況下,極權體制如何轉向威權體制?理解這個重要問題,就必須懂得中國八十年代的改革是如何發生的。
為什麼說趙紫陽也是改革的總設計師?
文集充分展示了鄧小平、胡耀邦、趙紫陽三人與改革的關係。可以從中看出,鄧、胡、趙三人是中國改革共同的總設計師。例如,在改革已經開始的階段,鄧尚不是中共的最高領導人,此時趙和胡已經在主動推動改革,並在一些關鍵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改革初期,中國面臨很嚴重的財政危機,急需調動地方的積極性來度過危機,趙紫陽為此做出重要貢獻;更長遠地看,趙紫陽是設計以地方政府分權方式,解決地方政府激勵問題機制的主要設計師,對於推動改革有重大作用。
鄧趙分歧
鄧趙分歧在文集中有兩點體現得十分突出。
一、「清除精神污染運動」的推動與抵制
最大的分歧就是關於1983年的反精神污染。文集第二卷可以看到趙紫陽如何在政治困境中用消極怠工、尋找藉口的方式,抵制清除精神污染的運動,努力讓清除精神污染運動不要拖緩中國的經濟,不要傷害希望推動改革的人。文集第四卷,趙以中共總書記的身份總結清除精神污染的教訓。運動是鄧小平發動的,雖然要服從鄧小平的領導,但可以看出趙並非完全追隨鄧。
二、政治改革的名與實
趙和鄧的分歧還表現在政治體制改革上。雖然鄧小平有政治改革的意願,但趙紫陽設計的具體政改方案往往違背了鄧小平保守的政治原則。這些改革方案中,有進步的部分,為中國的改革奠定了基礎;也有缺陷的部分,源於趙本人認識的不足以及制度對他的束縛。這樣的內容在文集的第三卷和第四卷都有體現。
趙紫陽是怎麼討論問題的?
各卷裏都可以看到,十年間趙紫陽和國際經濟學界、世界銀行來往密切。在開放剛剛開始的階段,他如何與國際經濟學界專家討論問題十分值得關注。文集中可以看到,他着重分析中國面對的問題,着重學習經濟科學、社會科學的分析方法,着重學習外來經驗和教訓;基本上看不到他面對外國學者和世界銀行的官員時,宣傳自己的偉大。這種基本的面對問題和思維方式是決定了經濟改革能繼續向前走的關鍵。上述問題在第一卷的《會見世界銀行代表團的談話》、第三卷的《會見世界銀行首任駐華代表林重庚時的談話》、第四卷的《同弗里德曼的談話》和《在會見世界銀行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菲雪時的談話》等篇目中都可明顯看出。
趙紫陽的重要改革設計
文集的精髓在於全面展示了趙紫陽對重要改革設計的貢獻。
一、農村改革、推廣土地承包制
趙紫陽在1980年就任總理時,鄧小平尚未鞏固權力、成為實質的最高領導人。而此時,趙紫陽和副總理萬里已經開始向全國全面地推廣土地承包制,農村改革成為經濟體制改革的序幕並為其打下良好的基礎。這點在第一卷中可以清楚地看出。
二、鼓勵全國性的商品流通
中國改革的一個重要步驟,就是允許個人進行長途販運。長途販運既是土地承包制的產物,又是市場發展必走的一步。但是在改革前和改革初期這都仍定為「非法」。在文集第一、二卷可以清楚地看到當時趙紫陽如何在困難的政治和法律環境下尋找空隙保護農民從事長途販運的權益。第一卷中展示,趙紫陽在權力可及的範圍裏努力讓農民可以合法地從事長途販運。第二卷中,趙紫陽已經鞏固了自己的陣地,改革也已經鞏固了最基礎的部分。此時趙開始對長途販運進行正面的、直接的政策性鼓勵。當年允許乃至鼓勵個人進行長途販運,對農村和城市市場的發展,以至於此後鄉鎮企業的發展,都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
三、推出財政包幹制,建立地方政府激勵機制
趙紫陽新任總理時,在面對嚴重的財政危機的情況下,推出了財政包幹制。財政包幹制使地方的財政利益和市場化改革方向一致,削弱了試圖恢復中央計劃經濟的有權有勢的人群的政治力量,成為地方政府的激勵機制重要部分,在當時條件下平衡了中央和地方的利益。文集對於深入分析這一改革早期的體制存在的問題提供了重要資料。四卷文集各卷均有大量篇幅討論財政包幹制度:推動和執行在第一卷;修正、改善在第二卷;大量的總結在第四卷。
四、建立經濟責任制,推動企業改革
如何建立國有企業的激勵機制也是經濟改革的重大問題。趙提出的經濟責任制以農村的土地承包制為模型,推廣到國有企業,則是以承包制為核心的激勵機制。在文集的所有四卷,尤其是第一卷、第二卷都有大量文字討論經濟責任制。經濟責任制的利弊,如今已經很清楚。雖然它本身並不能有效解決所有國企的激勵機制問題,但對於在起步階段的中國改革來說,曾經起過積極作用。
五、提出沿海經濟開發、融入全球經濟體系
趙提出要「加入國際經濟大循環」,提出學習四小龍的經驗、實施沿海發展戰略、利用國外的資源和市場,把中國的沿海融入進國際市場,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四個經濟特區和十四個沿海開放城市。此問題在第二卷、第三卷和第四卷中都有清晰的表述。
六、推動政治體制改革
趙紫陽直接推動了和十三大相關的政治體制改革,第四卷中有許多內容。重要改革事項包括不能「以黨治國」、必須黨政分開;削弱中央書記處和政法委系統的權力;各級政府部門逐步裁撤黨組等等。但此後的政改進程舉步維艱。
總結
從文集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國八十年代的改革路程是怎麼走過來的。沒有這個文集,我們對趙紫陽的瞭解是非常不系統、不完全的;我們對中國的改革是怎樣發生的、將來的中國會怎樣變化等重要問題的認識就都會有更多的偏差。這個文集將大大地改進我們的認識。
以上角度供參考,更多內容有待讀者發掘。
(圖片:中大出版社提供)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