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摩之後,貿易戰卻即時升溫,內部問題亦開始進一步浮現,加劇了市場的震盪。簡單而言,上半年有大量資金因為內地A股入摩關係而流入,但不消半年形勢即起了變化,部分機構大戶將中國股票投資配置比重下調,都加速了市場向下的壓力。
按時間表推算,A股很快就會獲納入首階段剩餘的2.5%攤佔計算部分,意味被動基金要更進一步追貨,但客觀及基本環境由正轉負,對內地股市來說,反過來隨時是一個負面催化。
股、匯同時下跌,是典型的新興市場恐慌事件例子,風險雖則可控,但絕不能太過低估過程當中的震盪。現在,對外資機構大戶來說,大前提要貿易戰降溫,以及是人民幣貶值情況有停止或緩和跡象。遺憾是,市場夾雜了政治因素,外交角力,從來是沒有可能量化,事到如今,只能夠讚美國挑選的時間相當之準繩而又要命。
美國對中國不斷進攻
去年因為內地因素還好,仍然可以裝腔作勢,扮作深交。到了今年,計算到內地信貸推動經濟的周期行將見頂,一輪又一輪,而且一浪接一浪的進攻,關稅之外,更為之要命的,是隨時暗行強美元政策,同時來個兩面夾擊。
人民幣要下跌,幾乎已屬必然,對沖關稅所帶來的出口競爭力外,更重要是匯率亦須要一併反映貨幣政策的調節,從這個角度看,中國不承認政策寬鬆,是可以理解。人民幣今年以來已貶值了約7%,數字上原本剛好抵銷下一輪2,000億美元總值貨品要繳付的10%關稅。
奈何,白宮要關稅稅率由10%,變成為25%,外界估計要用人民幣貶值作為抵銷的話,幅度就要增加至12%,亦即是要跌穿7算。但專家已說明,考慮到全球供應鏈等因素,中國的貿易夥伴,除美國以外,還有區內很多市場,一件掛上中國製造的出口貨,基本上是集區內不同生產線之大成的產品,而部分區內市場,同樣都是面向美國的主要出口國。由於區內貨幣年內下跌幅度更加之大,很大程度上意味人民幣要更大幅度貶值,才能夠維持競爭力。好息之徒看來要三思。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