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前日(26日)出席「貿易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香港」論壇時,提出特區政府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工作重點,包括將大灣區打造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致力便利本港的優勢產業落戶大灣區,以及使香港與大灣區內其他城市的人員、貨物、資金、信息的流動更為暢通。論壇由香港管理專業協會工商管理研究社、香港恒生大學及《信報財經月刊》主辦,灼見名家傳媒協辦,工商管理研究社前主席鍾志平主持。以下為演講主要內容:
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是習近平主席親自謀劃、親自部署和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目標是進一步深化粵港澳合作,發揮大灣區各個城市的比較優勢,推動區域經濟協同發展,提升整個灣區的全球競爭力。
就香港而言,我們的優勢是有友善的營商環境、廣泛的國際聯繫和優質的專業服務。我們可以把這些優勢與大灣區九個城市的廣闊市場、完整的產業體系和科技實力較強等優勢結合起來。事實上,透過推動大灣區協同發展,有助進一步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的地位。同時香港也可更充分發揮國家雙向開放的重要橋頭堡角色,將國際聯繫和國際經驗延伸至內地,協助引進外資,也可以與內地的企業共同開拓海外市場和機遇。
將大灣區打造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具體而言,特區政府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有三方面的主要工作。第一個工作重點就是要將大灣區打造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在創科的領域,大灣區的資源和優勢是非常突出的。香港擁有多間世界級的大學、雄厚的科研實力、健全的司法和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等。深圳則是聚集內地創科資源和人才的樞紐。未來坐落於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正是港深雙方優勢互補、凝聚科技協作的好例子。我們更可利用香港高度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匯聚本港、內地以至全球的創新資源,一方面將國際創科企業「引進來」大灣區,另一方面幫助內地創科企業「走出去」。
過去一年,我們看到中央在創科方面已給香港很大支持,包括習近平主席的親自批示,實現科研資金「過河」,使香港的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可以使用內地的資金進行研究工作。我們亦與國家科學技術部及中科院等簽署合作安排和備忘錄,以加強內地與香港的科研合作,並設立大灣區院士聯盟等。這些政策有助締造良好的環境,讓我們的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可以發展創新科技。特區政府會投放資源和推出措施,在吸引、培訓和挽留科研人才方面繼續努力。
致力便利本港的優勢產業
特區政府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另一個重要目標,是為香港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促進產業多元發展。而我們第二項的工作重點,便是要致力便利本港的優勢產業,特別是醫療和教育產業落戶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個人口約7000萬的區域,區內中產人數正在不斷增加。大灣區能提供一個空間,供應土地、人才,讓我們的優勢產業能有進一步開拓的空間。
目前,廣東省已推出「先行先試」措施,允許香港的醫療服務提供者在廣東省設立門診部。在金融方面,香港銀行已可在廣東利用試點措施設立異地支行,擴展網點,以及根據相關持股規定在內地設立控股基金管理公司。
隨着粵港澳大灣區的進一步發展,區內市場對世界級水平的專業服務需求預期會與日俱增。若我們能把握這個機遇,讓香港的優勢產業更好地落戶到大灣區,一方面廣東省的居民能獲得更優質的服務;另一方面香港的優勢產業也可以拓寬發展空間。
加強大灣區內城市互聯互通
我們在大灣區建設方面的第三項工作重點就是要加強大灣區內城市互聯互通,促進生產要素便捷流通,使香港與大灣區內其他城市的人員、貨物、資金、信息的流動更為暢通。
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大灣區是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國關稅區、三種貨幣」的條件下建設的,國際上沒有先例,要大膽闖、大膽試,開出一條新路。而大灣區建設正好為政策創新和突破提供有利的條件。首先,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重大的發展戰略,得到中央的高度重視和支持。同時,我們更有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這樣的一個頂層設計。更重要的是,這是首次有兩個特別行政區的首長以成員身分,參與這個中央領導層次、由國務院副總理韓正主持召開的會議。這將能更有效推動城市之間的協調發展,以及政策的創新突破。
過去一段時間,中央政府已陸續出台新的便利措施,當中包括去年9月開始申請的港澳台居民居住證,在內地居住滿6個月的香港居民,依法可享有三項權利、六項基本公共服務及九項便利。至於港商十分關心的新修訂的《個人所得稅法》,中央亦不但將原有的對境外人士的境外所得稅的豁免保留,更將5年期限延長至6年,希望能回應業界的關注與需要。
此外,內地與香港在去年12月在CEPA的框架下簽署了《貨物貿易協議》(《協議》),全面落實內地對原產香港的進口貨物實施零關稅。《協議》內有「粵港澳大灣區貿易便利化措施」專章,訂明珠三角九市要與香港探索快速跨境通關便利方法、定期公布貨物整體通關時間,並進一步壓縮通關時間等貿易便利化措施。這些措施有助減低貿易成本,讓更多香港產品更容易進入大灣區以及內地其他市場。
特區政府會繼續做好「推廣者」、「促成者」的角色,繼續向各界推廣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並就如何有效推進大灣區建設聽取意見,使相關措施能更切合社會各界的需要。我們亦會與中央有關部委和廣東省政府溝通,尋求政策的創新和突破,並爭取相關措施的落實。我希望藉着今日的機會,鼓勵大家把握機遇,積極參與大灣區建設。
本系列文章: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