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蒼這樣幫忙,讓我不枉此生

上蒼對我格外仁慈可以肯定,因為我是在2000年,只幾個月就65歲,才開始動筆寫今天修為五卷的《經濟解釋》。不是我不知道人老了其智力會退化,而是我不知道通常的規律是65歲左右會開始減弱。

編按:本文為《經濟解釋》2019增訂版後記。2000年起,張五常用了19年寫《經濟解釋》,香港與北京兩地皆發行,三卷變為四卷再變為五卷,其版次與刷次算不清楚了。這次中信出版的應該是最後的版本。張五常在最後的卷五加上如下的後記,略說一下這艱鉅工程的歷程。

2019年2月的某天晚上,我無意間讀到關於老人癡呆的醫學文獻,知道這種不治之症通常起於一個人的65歲左右,而就是沒有這種病,人在65歲左右其記憶力會逐漸減弱,因而某程度上會影響這個人的推理能力。

上蒼對我格外仁慈可以肯定,因為我是在2000年,只幾個月就65歲,才開始動筆寫今天修為五卷的《經濟解釋》。不是我不知道人老了其智力會退化,而是我不知道通常的規律是65歲左右會開始減弱。

曾經提及,1959年的秋天,近24歲,我才有機會進入洛杉磯加州大學讀本科。急起直追,8年後寫好《佃農理論》這個博士論文,在芝加哥大學作了1年博士後,一年助理教授,1969年的秋天到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幾個月後那些正教授們無端端地一致投票升我為正教授。

當時華大的社科院院長貝克曼與經濟系主任諾斯不約而同地對我說,算文章數量與論文章發表的學報高下這些當時開始盛行的衡量準則,皆與我無干,我只是要做自己喜歡做的研究。結果是我在1968到1983年發表的一系列英語文章,今天一律成為經典。沒有大紅大紫的,但數十年過去,還有不少人提及。被引用的次數只是差強人意,但西方的大學的經濟讀物表,出現最多的是我的作品──好比俄勒岡州一間大學的經濟研究院的一份讀物表,推薦的51件作品中我佔其九。

1969年我離開芝大的主要原因,是那裏的學術氣氛過於熱鬧,而我是個喜歡獨自思考的人。相比起來,西雅圖的華大是一個寧靜的地方。該年的暑期我回港度假,看看母親,也到那裏的眾多小市場與工廠視察。當時我已經被西方的行內朋友認為是經濟學中最關鍵的價格理論的一個人物,也被英國的一份刊物選為歐美經濟學者足球大賽中代表美國的一位後備前鋒。然而,該年暑期的香港之行,在市場與工廠見到的現象,十之七八我沒有解釋。我想,一個物理學博士見到日常的物理現像不會那樣無知,但經濟學怎會是那樣不管用呢?

是這個有震撼性的經歷使我決定不再讀他家的作品──認為是讀​​夠了──需要集中地想自己的。西雅圖華大的同事,尤其是諾斯、麥基、巴澤爾這三位,一致認為我是他們知道的唯一可以全面革新經濟理論的人──他們也認為經濟學的整體太不成話,其解釋力跟自然科學相去甚遠。

我曾經提及在洛杉磯加大時是那裏的經濟系的黃金時期,在芝加哥大學時也是那裏經濟系的黃金時期。今天回顧,對我日後從事的經濟學風格影響最大的,可能是當年在加大的卡爾納普與布魯納這兩位精於科學方法的邏輯大家。跟着到了也重視科學驗證的芝大,我不僅對假說驗證的方法知之甚詳,而且堅信「看不到則驗不着」這個簡單的重要哲理。這哲理可能就是今天被外人稱為「華盛頓經濟學派」的中流砥柱。後來獲諾獎的諾斯曾經寫下,我是西雅圖華盛頓學派的創始人。

一本關於經濟學整體的書

大約1973年,一間大名的出版社的經濟主編找我,給我優厚條件,要求我寫一本關於經濟學整體的書。他說明不需要經過外人評審,我要怎樣寫都可以。當時我不打算寫什麼巨著,但在他的要求下,我還是給了他一個書名──Economic Explanation(《經濟解釋》)。是的,從那時到今天,我認為除了解釋行為或現象,經濟學沒有其他好去處。

不同類別的經濟學我學過不少,回歸統計也曾經是個專家。但解釋現象可不是那麼容易,更不是什麼統計出來的數據關聯那種往往是自欺欺人的玩意。我追求的是在複雜世事的變化中,用簡單的理論推出可以驗證的因果關係。走這樣的路,從複雜的世事推出簡單的因與果,需要有很多、很多的事實觀察,不斷地驗證,才可以把幾個簡單的經濟原則用出有深度的內容,才能把這些原則用到虛無縹緲、得心應手之境。

純為興趣做學問,不斷地追求,是學問思想可以歷久傳世的基本要求。這些,任何有識之士,只要願意付出代價,都可以做到。還需要的可不是什麼創見,更不是發明什麼術語,而是思想要有一個奇異的層面。我用心寫下的英語文章傳世逾30年,今天可以確定。《佃農理論》1968年發表,逾半個世紀後的今天,還在。今天83歲了,腦子還可以想是上蒼的照顧。然而,這次再修為五卷的《經濟解釋》,應該是最後的2019年的版本。為恐修改壞了──這是經濟學者中常見的不幸──我每章易稿都徵求一些朋友與同學的意見。他們讀後說是改進了我才放心。

2019年2月22日,我匆匆地補加這個後記,解釋當年為了要累積真實世界的現象觀察,我耐心地等到退了休後的2000年,65歲,才大興土木,動筆寫《經濟解釋》。當時我可沒有想到腦子會老化這個問題,也不知道老人癡呆或腦子老化,根據醫學的考查,65歲是或然率最常見的不幸轉捩點。

上蒼就是這樣幫忙,甚至在攝影、書法、散文、收藏等事項上也幫忙了不少,讓我不枉此生。有這樣的際遇,《經濟解釋》當可歷久傳世。

原刊於人文經濟學會微信平台,本社獲授權轉載。

張五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