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一屆毅行回顧與前望

在身軀承受苦楚之時,內心卻是不斷掙扎,腦海進行着激烈的戰爭,實在不甘心作逃兵,亦不想有負於數百位贊助好友。

積極參與,全情投入

1996年幾位同屬香港大學畢業生的跑友約我參加毅行者,以香港大學畢業同學會(HKUGA) 的名義參賽。我們對活動認識有限,只曾參加過42公里的馬拉松,希望接受100公里的挑戰。我們只操了幾課長跑就去參賽,賽前未有踏足麥理浩徑。賽事中一位隊友在第三段「拗柴」(扭傷足踝),其餘隊員花了兩個多小時扶持他下雞公山。當年未有手機,餘下三人之後走散了,因誤會而棄賽,最終只有一人完成全程。

第二年我重新組織跑友參賽,不過在開始報名第二天到樂施會才知道早一天已額滿見遺。1998年我第一時間成功報名,之後每年都籌得足夠善款,可以直接參加,再無間斷,到2017年已是第21次參加,也是我成為長者後第一次。

2001年我隊籌得超過50,000元,有資格選擇隊伍號碼,為了不想和其他隊伍競爭,我請樂施會給我最細而未有其他隊伍選擇的號碼,結果獲派005號。我隊由2002年沿用這個號碼至今已是第16年,幾年前因參賽隊伍增長至過千,號碼改為0005。

開枝散葉,發揚光大

早年 HKUGA 每年有一隊參加,由2008年開始增加至兩隊;在2011年有幾位醫生校友有興趣體驗這項挑戰,所以我組織了第三隊出賽,她們一展身手完成心願後不再參加。2014年多了幾位年輕校友表示有興趣參加,我為 HKUGA 成立了C隊。這一年我的隊友的年齡每位都在我一半以下,得到天氣之助,我創造了22小時49分的個人最佳紀錄,其餘20次參賽未有一次是快過29小時的。從這年開始, HKUGA 每年都有三隊參加。2016年年輕力壯的C隊隊員以19小時39分完成賽事,這是 HKUGA 首次有隊伍於20小時內完成賽事,隊伍更贏得教育組別的最佳時間獎項。今年C隊再進步了13分鐘。

我一直擔任總領隊兼A隊隊長,安排報名和操練。21年來,A隊只有兩次連續兩年成員不變。統計一下,我的隊友前後達36人,有3位是女士;其中不少隊友和我共隊一兩年後,在他的公司或其他團體另外組隊參賽;這類隊伍,至今已超過十隊。至於曾經參與練習的隊員和友好人士,則已超過100人了。

勤操苦練,志在必得

炎熱和曝曬是我的死穴,往往令我身體嚴重不適,不斷流鼻水是我一個身體負荷過重的象徵,而最大的問題是胃抽搐和心跳狂快。由於我曾經試過幾次在身體極度不適下退賽,今年我希望憑着充分準備,順利完成賽事。往年我是隔一個周末才操一次長課,今年除了離港旅遊的日子,我每個周末都有長課。此外,我又在酷熱的日子,走艱辛的路線,希望身體可以適應炎熱天氣;7月1日約長50公里的雙尖四頂(尖鼻咀經大帽山、草山、針山和琵琶山至尖沙咀)自由行,我在限時11小時內順利完成;大暑當天我和行友攀登蚺蛇尖和遠攻長咀,身體也無不適。我心想即使不是萬無一失,亦已準備充足了。

深秋酷熱,天意弄人

賽事一星期前的天氣預報是間中有陽光和最高温度25度,賽前一天改為27度,我已心感不安。11月17日陽光充沛,天文台當天報道指最高温度是30度,不過有兩位參賽行友的手機程式竟然分別錄得36度和39度。面對不利因素,上第一個山──西灣山時我已放慢速度,怎知到了半山的涼亭時心跳已達150,我休息了15分鐘,待心跳放緩至120再上山;到了西灣山頂更要休息20分鐘,心跳才跌回120可以下山。第一段身體狀況已如此惡劣,心感前路茫茫。

在第一和第二分站勉強吞下少許食物,之後憑着能量漿之助,先後登上牛耳石山和雞公山,在水浪窩吃晚餐時已是入黑,天氣稍涼,胃口有所改善。第四段的行程大致暢順,在黑漆中前進時我數次高歌,一方面忘記身體輕微不適,另一方面避免睡魔來訪。大約半夜到達基維爾營,胃部一陣猛烈抽搐,老毛病又發作,噩夢重臨,相信是累積了大半天的勞累加上登上基維爾營前的一段減速未夠引致。這種情況我心知肚明,一發難以收拾。接着要攀登的大老山和畢架山都不是高山,但偶爾的胃抽搐實在難受,每個峰頂都要讓一連串的猛烈胃抽搐安定下來才再起步。

作者等人在享受義務按摩師的全身按摩。(作者提供)
作者等人在享受義務按摩師的全身按摩。(作者提供)

心力交瘁,進退兩難

在身軀承受苦楚之時,內心卻是不斷掙扎,腦海進行着激烈的戰爭。以往我已有幾次在這種情況下退賽,今年經過苦練以適應炎熱天氣,實在不甘心再作逃兵,亦不想有負於數百位贊助好友。多年來我已經試過不少次於途中表示這是我的最後一次毅行者了,以後再不會參加,何必捱得那麼辛苦?到了第二年,想到如果我不參加,會有相當數目的貧困人士未能受惠,又決定重作馮婦。今年第一段已有問題,要捱足全程,明年鐵定不會參加了,改任領隊兼教練和陪行幾段,估計也能得到多年的支持好友繼續贊助我的團隊,即使籌得一半的善款也不錯了。但是,如果今年沒有完成,明年又如何開口請朋友贊助一位只是領隊而非參加者的人士呢?還有一點,在金盆洗腳前的一次沒有到達終點,豈非抱憾終生?

《廿一屆毅行回顧與前望》之一

本系列文章

聚沙成塔,繼續前行

作者簡介:

中學就讀於伊利沙伯中學,長記校訓「修己善群」於心,擇善固執。1974年於香港大學工程系畢業後,加入政府為見習工程師,在服務水務署35年半期間,贏得230多個獎項,包括十次最佳男子運動員,其中三次在退休前四年內獲得。

熱愛運動和熱心公益,具備無比的幹勁和毅力。自1971年第一屆百萬行開始,他每年最少參加百萬行一次,至今已是47年。他於1971年首度參加吐露港渡海泳賽,至今約參加過100次各項長途泳賽。他於1977年參加全港首屆公開馬拉松,至今未有間斷,目標是要跑足50年全馬。他自1972年開始捐血,總共捐了170次全血,成為長者後依然繼續。今年是他第21年參加毅行者,過去20年他累積籌得300萬元善款。認識關錫堯的人,都尊稱他為「關師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