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會被邀向年輕人介紹一下創業經驗,以鼓勵年輕人發奮圖強。我發覺他們聽的時候或許有點被感染,但一回到現實世界又打回原形,動也不想動了。
他們會說,「施先生,你成長時的世界與現在已不一樣了。你成長的年代,大財團尚未完全壟斷市場,你尚有空間以小本經營的方式去創立自己的事業,但現在市場已產能過剩,原先已在經營的公司都不一定有盈利,新加入的公司只會是死路一條。」
他們會覺得,不只創業艱難,打工也沒有前途。因為近年公司擴張的速度已不及我成長的年代,所以新生的職位有限。而且大部分佔據高位的人仍處於壯年,再過十年二十年也不一定會退位,要取而代之,談何容易。如果沒有機會升職,每年就只能跟着大圍按通脹的水平來加人工,即使不去旅行,不買名牌服飾,也休想買樓,沒法置業就找對象也困難。
躲入互聯網的虛擬世界
年輕人會覺得,面對這樣的大環境,他們除了躲入互聯網提供的虛擬世界,有得「hea」就「hea」下之外,還有什麼可以做?所以他們覺得,叫他們學習獅子山精神的人「堅離地」。
我發覺,不只年輕人有這樣的觀點,他們的老師也持類似的觀點,難怪有這麼多的年輕人都覺得努力也是徒勞的了。
其實,現實世界總是不完美的,在我們成長的年代,一樣可以找到很多負面的因素,足以叫人氣餒,很多人之所以努力奮鬥,並不是因為看到成功在望,而是對生命心有不甘罷了。我有時會想,既然上天安排自己來到這個世界,難道真的屁也不放一個就離開?
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曾對我的人生有很大的影響。我建議年輕人也可以找來一讀。
故事講一個住在海邊的老人,雖然近期出海都運氣不好,已多次沒有釣到大魚;但他依然認真地為出海作準備,找最好的魚餌,理順好釣具,帶着對這次該有所獲的預期又再出海。他轉換了多個海域,都釣不到他想要的魚,來咬餌的都是他不想要的鯊魚。但他沒有因上天不眷顧他而放棄希望,仍耐心地守候著手上釣絲的動靜。終於一條特大的馬林魚上釣了。魚拼命掙扎,小船差點被弄翻,而且被愈拖愈遠,而老人亦感到體力已大不如前,但他依然不肯放棄。這條魚的氣力也比老人大,但老人對生命的執着卻更堅定,魚最後筋疲力盡,被老人繫在船邊。這卻引來一大群鯊魚爭相咬食,老人揮棒拚命打鯊魚,希望趕走鯊魚,但是不成功。當船駛回沙灘時,馬林魚已給鯊魚吃光,只剩下一排骨,作為他一天的收穫。
一個簡單的故事,海明威把故事寫成了一本小說,而且寫得十分深入、感人。它使我明白,人生不能光以收穫多少來衡量,而是更在乎你是否努力過,並且為此而付出過犧牲。若是沒有犧牲,即使獲得多大的收穫,也不會覺得有多大的意義。
因此,我希望香港的年輕人,也別斤斤計較努力是否必有收穫了,能全程投入,單是生命的過程,也可以有它獨特的意義。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