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歷史潮流

英國從19世紀時期的日不落帝國,到如今其殖民地紛紛獨立、大國光環不再,其間百年的興衰皆因其眼高於頂、脫離實際。

歷史學家說:1897年維多利亞女皇登基60年,可能是英國人最自豪的一年。本土441百萬人口,卻統治着1200萬平方英里的地方,以及4億245百萬人口,佔世界四分之一。這時的滿清亦只是4億人口。英國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大帝國。100年後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是不是英國人最無癮的一年?這時英國人口6500萬,但是本土面積一不足1萬平方英里(0.93萬)。脫歐後若失去蘇格蘭和北愛爾蘭,那就只餘一島了。但畢竟祖先曾得上天眷顧,過上了「神仙生活」,但世界潮流不進則退,自己不加速發展,卻企圖不讓別人追趕上來,大英帝國是失敗了。

英國力不從心

但百年後,仍有人學着前人,這是不符歷史潮流的。大英帝國17年後,就捲入1914—1945的兩次世界大戰,國力耗盡,美元儲備和黃金儲備歸零,生產機器磨損耗盡,生產力下降。大英帝國是慘勝。雖然1945年8月在美國扶持下,所有殖民地包括香港都回歸英國懷抱,英國表面上仍是佔面積最大的國家,但希臘和土耳其的管治權,不得不移轉給新興世界警察的美國。

1956年蘇伊士運河事件,英國出兵埃及,最後不得戰果退兵,1957—1962年,殖民地紛紛獨立,「神仙日子」過去了,實行了福利政策,普通人生活反而改善了,但從此英國力不從心。英鎊匯率由1925年的一英鎊兌4.86美元,到2020年的1.3美元,祖先留下來的祖產貶值了多少,英國人睥睨不下的氣勢,亦早已無存。眼高於頂,不肯實際思考,是當年弊病,歷史永遠可借鑑。

張建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