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之間的學習

學生的學習空間得到釋放,走出課堂外的遊歷學習是愈演愈烈,再隨着新舊媒體旅遊節目的鋪天蓋地,學校的遊歷學習計劃是一個接一個。

那是物質匱乏、資訊阻滯、學校教育又不普及的年代。青少年能有機會唸完小學,已是有幸,再通過升中試能獲政府資助的中一學額,並完成中學,是份難得的福氣,攀上只有精英進入的大學,人中龍鳳的了。

精英教育的中、小學裏,大柢可分兩個「學習」組群,一是天天埋首苦讀,在測試生涯裏過活,披棘斬荊,過完一關又一關,小學、中學至大學,游過彼岸再彼岸。另一是書緣不夠,既未遇上良師,亦難覓書友,過了小學關口,卻未能抵擋中學階段一級一級的淘汰,提早考獲社會大學,走進職場幹活,是早晚的事。

遊歷學習漸趨盛行

其時,遊歷學習對兩組「學習群組」而言,都是天方夜譚。時代終究進步,12年普及教育早已實施,中、小學畢業是人人有份,大學學位的增添不以人的意志而轉移,學生的學習空間得到釋放,走出課堂外的遊歷學習是愈演愈烈,再隨着新舊媒體旅遊節目的鋪天蓋地,學校的遊歷學習計劃是一個接一個。

但是,幾天往外的遊歷,是吃喝玩樂的多?還是真正有深度遊,參與的同學能開眼界,長了活知識?這值得作調查研究,拿出事實,再確定學習方向,然後,政府投放的資源方能投得其所。

上周,出席由台灣觀光局及幾個團體聯合舉辦的「第二屆中、小學生自行設計旅遊行程比賽」的啟動禮,並聽取上屆冠軍的得獎成果匯報。上屆比賽吸引超過400份作品參賽,冠軍隊伍作品特色包括︰一、以探索台灣原住民為主題;二、事前搜集資料充分充足;三、具可行及安全性;四、行程不走熱門不走偏鋒;五、通過行程達「根」、「情」、「承」的意義與價值。冠軍隊伍獲免費旅遊台灣七天,獎品豐富亦驗證行程的用心用力集體設計。

看上屆冠軍隊伍的精采演繹,筆者深信,第二屆將吸引更多學校參加,山水之間的學習,是活知識、是活價值。

原刊於《星島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何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