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早前,香港理工大學邀請了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Prof. Muhammad Yunus)訪港,主講「全球三零任務:零貧戶、零失業及零淨碳排放」公開講座。尤努斯教授是社會企業和小額貸款之父,創立了有「窮人銀行」之稱的格萊珉銀行(Grameen Bank),在孟加拉擁有超過50間企業,以下為他的演講摘要:
我很高興再次來到香港。我到過香港許多次,也在中國很多不同地方和香港工作,比如一些合營公司也會找我們──我們跟馬雲等中國企業家共同推出小額信貸,合作也有一段不短的時間。
說回當初成立格萊珉銀行,其實只是機緣使然,我從沒想過會借錢給任何人,甚至變成銀行家,這一切都是情勢使然,並不是我主動計劃的。
不忍高利貸壓榨村民,創立窮人銀行
那時候很簡單,我看到村莊裏有很多人飽受高利貸之苦,極受剝削,借高利貸的苦況是屬於那個年代的鮮明記憶。我無法理解人類為何能對同伴如此殘忍。當時的想法很簡單,為了保護人們,我決定開始貸款給村民:只要多一個人從我這邊借錢,就少一個人會受到高利貸之害。後來,我們不斷的調整,發展出愈來愈多的、各種巧妙的(借貸)方式,確保人們來借錢時感到自在,沒有太大的壓力。
到現在,在孟加拉一共有900萬人來向格萊珉銀行借錢。全都是窮人,而且絕大部分都是貧窮的婦女──女性佔97%之多。
在美經營成功,100%「債仔」是女性
傳統銀行不會借錢給窮人的,我們卻反其道而行,你愈窮,我們愈希望借錢給你。當時沒有人借錢給窮人,而貧窮的婦女就更加沒有銀行願意借錢,所以我們當初推出這種借貸方式,着實嚇人一跳。我們的成功讓很多人跌破眼鏡,而美國也開始嘗試推行這樣的小額信貸。
他們推行時遇到困難,我認為這是因為推行方式不對。他們說:「那你來美國做吧!」我便在2008年動身,到了紐約去。結果,大家都很震驚:那些貧窮的婦女都能成功歸還本金和利息,分毫不差。現在,美國的12個城市共有20家分行,7家在紐約,其餘的在波士頓、休斯頓、洛杉磯、三藩市等地,共有數以十萬計的借貸人。在孟加拉,借貸人97%是婦女,在美國則100%全是婦女,一群收入極之微薄的貧窮婦女,而且在他們當中,60%人沒有身分證明文件,沒有辦法循其他途徑借錢。
貧窮因社會制度不對,提供經濟氧氣是出路
我想帶出兩點。貧窮不是窮人自己造成的,而是社會制度(social system)的結果;社會制度有不少是從大學出來的人制定的,所以我們對解決貧窮問題也有點責任。錯誤的設計和規劃,往往導致極多人民受苦。
我認為窮苦的人就像盆景(bonsai)一樣。盆栽裏的樹為什麼無法長高?那只不過是因為泥土不夠,花盆的空間也太少。種子本身完全沒有問題,只是受到空間窒礙。我們不應隔岸觀火,心裏想着看看他們怎樣受局限,而是應該思考如何幫助他們走困境。這必須靠改變現行制度,從制度上改變。
我們也不妨以空氣為喻。試想這個房間裏的氧氣突然耗盡了,我們人人都會不支暈倒,無法正常活動。同理,窮人在經濟上也需要足夠的「氧氣」(“economic oxygen”)。如果他們得不到足夠的「經濟氧氣」,就會倒下。不過,只要氧氣充足,他們就會活轉過來,活力充沛、 富有創意,跟其他人做得一樣好。
貧窮礙健康,「廁所貸款」改變社區
傳統的金融體系向富人傾斜,我們則反過來,愈窮的人對我們而言愈重要,最窮的人是我們最想打交道的對象。這裏有一點值得注意:財政狀況往往與健康狀況大有關係。窮困的人也許是食物不夠、居住環境衛生惡劣,普遍健康不佳,連帶他們的孩子也是。
我們推出「廁所貸款」(“toilet loan”),希望改善鄉郊村落的公共衛生。誰要是想從格萊珉銀行借錢,就要在家挖一個洞,用作廁所。這在社區裏慢慢盛行起來,村民逐漸將在家興建廁所視為尋常,愈來愈多的家庭能用上像樣的家居廁所,甚至有一些較富裕的家庭發現「村裏的乞婦也用起家居廁所來」,抱着「別人有,我們也得有」的心態,從我們的店買廁所。這讓孟加拉變成一個擁有廁所的國家,但還有很多國家依然未能享用這樣的衛生設施。
設教育基金,掃除跨代貧窮
我們的借貸人中,多是不懂閱讀和寫字的婦女。所以,我們很重視他們的孩子不會重複上一代人的貧困。不論能否百分之一百成功,我們至少要去嘗試:不單要讓所有借貸人的每一個孩子上學,還要讓他們持續接受教育。金錢不應是他們接受教育的障礙,我們已經有第二代的格萊珉大家庭:他們只要想讀上去,就可以申請我們的教育貸款。到現在,受惠的畢業生數以十萬計,也出了碩士、博士、教授、醫生、工程師⋯⋯他們都來自文盲家庭。
「失業」迷思害人,文盲婦女也懂創業
國家缺少工作機會,年輕人即使接受了教育,也會遇到就業困難。一些年輕人苦於找不到工作,我就問他們:「是誰教你們要找工作的?是你們的老師?還是書上說的?」他們無法回答。我說,別再成天惦記着要「找工作」,找工作是個錯誤的概念,是個陳舊的概念,年輕人應該把思維完全轉換過來:每天起床,要告訴自己「我不是求職者,我是創造工作的人」。
年輕人回答說:「並沒有人教我們怎樣創業啊,我們不懂怎樣成立一家公司。」
我說:「你該感到羞愧。你不識字的母親一生從未離開村莊一步,30年前借了30塊錢,就開始做生意起來了。她償還了款項,再借一筆更大的,一步一步發展起來,賺錢撫養你、讓你上學,那時候是誰教她來了?她有沒有自怨自艾,說自己沒上過學、沒學過怎樣創業?」
「你知道她是如何做到的嗎?每個人生來就是企業家,自然而然會做生意。你的教育摧毀了你,令你失去本能。」
我們環觀整個人類歷史,人類都不是求職者。你若只知道要替人工作,就是讓錯誤的思想進入腦海、控制住你了。人類生來不是為了任何人而工作。人類生來就充滿幹勁,想到什麼就去做,懂得想辦法解決問題、尋找資源、創造新事物,每個人都有無限的創造力──這貫穿人類的歷史。我們為何要去幫別人完成他們眼中的事業?何不創造自己的事業?
我對那些年輕人說:「回到你的母親身邊吧,你們應該忘掉從學校學到的這一套,重拾一個人自然的營生本能。你想出一些生意點子,可以申請我們的社會企業基金,我們當你的生意夥伴,投資在你的想法上。」
教育令思維僵化,校園創業氣氛未濃
「失業」是個愚蠢的概念,只不過從「就業」這個概念衍生出來。讓我們來問問自己:什麼是一份工作?那就是跟別人一起合作做事。那麼,那些賦閒在家的年輕人是生病了嗎?有身體障礙嗎?為什麼不去做點事呢?「我沒有工作」是一個魔咒,讓多少年輕人什麼都不做,精力白白的放着不用,只懂將自己標籤為「失業」,無所事事!這些年輕人的思維因為制度而僵化了,像哈利波特電影中的演員那樣石化了。商業體系不會幫助我們恢復過來。
在每一家大學,我們看到很多公司展開校園招聘,但何曾見過銀行家到校園來,跟學生說:「你們有什麼商業點子?我們可以合作發展;我們比其他銀行更好,更貼近你們,來向我們借錢做生意吧,我們是最好的」?
難道人類的命運就是(被動地)等待老闆賞識我們嗎?
科技發展須制約,倫理問題須叩問
科技發展也是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地方。科技發展急速,每次技術革命的變化愈來愈大。然後呢?我們豈不應該抓住科技,趕上新趨勢,在2018就去預測2028的科技面貌,好好為未來打算?要推測10年後的科技進展,就有如寫一本想像力澎湃的科幻小說。這就是現今科技發展的速度。不過,科技發展要往什麼方向走?誰控制住科技?這些關鍵的問題,我們都沒有問,只是滿足於今天用指尖觸得到的電子科技。
未來,人工智能的確會取代人類。聘用機器勞工,周末不用放假,不用提供退休福利,24小時全天候運作無間,什麼事情也沒有異議,也不用請病假。人工智能的確會改變勞工市場,甚至有人斷言機器終有一天會變得像人類一樣聰明。對此,我的感覺很簡單,我不想生活在這樣的世界,不想在機器人面前卑微得像曱甴。我的生理特徵全部都是天生的,我無法超越這些限制,機械人沒有這些生理限制,而且能自己產出智慧。我們真的要朝這個方向發展嗎?在社會層面,我們沒有為科技發展設下半點方針。
科技發展可以帶來好處,也可以是有害的,我們不是該選擇我們想要怎樣的科技嗎?難道我們要容許科技殺掉我們?科技的社會應用倫理是不容忽視的議題,我們何不在聯合國設定一些方針,讓各國跟從?我想到兩條簡單而必須的規定。第一,會傷害人類的科技不應研究或發展,這很簡單;第二,不可研究或發展會傷害地球的科技。
人類不能靠救濟,社企是另一出路
要解決「失業」所帶來的巨大問題,一些新想法是無條件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每個月接受政府一筆收入,我視之為福利系統的擴展。我不認為人類是靠慈善援助生活的。人類的命運難道是靠福利過活嗎?我認為這從一開始就是個錯誤。社會福利可以幫助人,這本身沒有錯,但福利不應該不設任何限制,而且我們應該幫助領取福利的人從需要接受救濟的處境中走出來。重點是幫助他們走出來,而不是把他們逼出來。後者是永遠不該做的。
可是,現在的情況是,人們一旦陷進入了社會福利,就無法走出來。有的變成第二代接受救濟者,慢慢有第三代,第四代、第八代。這樣是絕對、完全、極之錯誤的做法。我不能接受這是我們人類對他人所做的事。
因此,我們需要社會企業,幫助接受社會援助的人離開這樣的弱勢。我不明白。幫助8個人、5個人、10個人開一家公司,需要什麼高深科技?為什麼沒有人這樣做、幫助弱勢投入社會、投入勞動呢?我的目的不是為了賺錢,也很樂意為了他們成立一家公司。只要他們收支平衡、每月有薪水,我就很開心,就是如此簡單。
一些企業比如法國的達能公司(Danone)、威立雅集團(Veolia)都跟格萊珉合作,這樣的公司還有很多很多,不能盡錄,他們都願意幫助社會企業。
要創造未來,必須敢於實現夢想
我們現在的社會埋有不少計時炸彈。現行生活方式,若持續下去,將會把我們帶到一條危險的道路。我是相信這點的,不知道各位相不相信這方面的理據。
不過,我們可以反應過來,我們可以挽救地球,可以創造一個新的地球,新的文明──我們可以建立一個以同理心和共同生活為核心價值的世界。這樣的世界才是年輕人要準備好迎接並努力實現的。我們只要足夠重視一件事,事情就可以發生。於人類而言,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重點只在於我們如何思考,只在於我們如何想像未來的世界。各位,請想像你所希望居住的地球是怎樣的。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