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唯一貢獻

小米不值得憐憫,但對於類似高估值上市而持續潛水新股,發出一個反面教材,這是小米暫時唯一的貢獻。

小米集團(1810)股票從來沒有高潮,問題在於如何盡快走出谷底,擺脫股價持續下移。半年前17元上市,到現在10元關口爭持,較高峰期市值縮水幅度,隨時相當目前幾間中小型新經濟市值。老實,小米沒有錯,用最高估值上市,任何公司上市必然願望,錯在市場當日在質疑聲中,仍對小米說故事能力有過分期望。

小米大量限售股過了禁售期,隨時可以沽貨,上市基礎投資者仍坐艇,有難同當。現股價走勢,關鍵在於一批前期投資者及員工有否共渡患難承擔與義氣,尤其絕大部分上市前給予員工的認股權成本極低,股價現水平仍回報甚豐。

小米形象再打折扣

據計算小米限售股解禁涉及規模動輒800億元,相當市值約三成。因此股份解禁當日,開市前即公布,表明對公司有信心,雷軍為首控股股東及部分高層一年內不會沽貨。這種穩軍心安排,似足內地股市大跌期間,部分公司穩市場策略,效用多少,心照不宣矣。其實雷軍在香港打滾多年,背後謀臣有國際市場經驗,為什麼簡單學習其他中資公司,慷慨一點,用誠意更大,索性由雷軍承諾既不沽貨,更會趁機增持吧。奈何,股份解禁後好幾日,小米又再公布在獎勵員工計劃中,發行多12億股,逾六成是送予雷軍,做法並無不妥,但形象再打折扣。

不能否認小米產品是有市場,手機涉獵中印兩大新興市場,部分家電深受本港用戶歡迎。要真正過渡至純互聯網公司,實現其生態圈、甚至建立雷軍期盼的人工智能物聯網前,小米仍是靠硬件作收入來源。既然蘋果只剩十多倍市盈率,小米在外界仍相對樂觀預測下,市盈率仍逾20倍,唯當市場誤以定位為家電股的話,合理市盈率理應更低。小米不斷發股獎勵雷軍,唯獨他又如何獎勵小股東?市況及股價走勢,讓投資者及市場由浪漫回歸現實,由愛聽甜言蜜語,變為事事挑剔。作為高管,取悅股東先決條件不外乎靠股價表現,小米暫無這方面本領。要打場逆境波,曼聯蘇斯克查經驗告之,動之以情是必然及必需先決要求。倘小米認為市場對其不太了解,同時限售股涉及規模眾說紛紜,理應更加透明度,由雷軍走出幕前,做當日說故事強項,不是再自誇自大,而是要感動市場。奈何他連這點也未有做到,小米不值得憐憫,但對於類似高估值上市而持續潛水新股,發出一個反面教材,這是小米暫時唯一的貢獻。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胡孟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