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後輩無微不至──悼念邱翔鐘老總

邱先生循循善誘,是位敦厚長者,喜歡跟同事聊天、打成一片,而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邱總很關心後輩。

6月22日,在臉書看到同事發出的訊息:邱翔鐘先生在6月19日因病在倫敦去世,享年84歲。

筆耕不輟  好談天下事

消息很突然。幾個月前還在做電台節目時,某天有一個題目談英倫事,編導說找了位評論員邱先生,問我是否認識,原來就是邱總。邱先生1998年至2002年在《信報》任總編輯,是我的上司;我跟他合作無間,閒時經常討論大陸政局、世界形勢,他總是興致勃勃,而我對政治、時局有「職業病式」的喜好,故此經常跟他談得不亦樂乎。

電台節目的訪問結束後,跟邱總寒暄了幾句,還說要保持聯絡,如果來香港一定要聚聚之類…….豈料那次電話閒聊成了跟他的最後對話。

邱總離開《信報》後返回英國定居,大家很少聯絡,但不時讀到他在雜誌撰寫的文章,知道他仍努力筆耕,縱橫議論,筆力不遜當年。

我在《信報》任職,先後與3任老總共事:第一任是沈鑑治博士(2019年3月20日離世),第二任是練乙錚教授, 第三位就是邱翔鐘先生。3位都是飽學之士,溫文爾雅,能跟他們一起工作是難得的經歷。

沈先生不慍不火,我從未見過他發脾氣;練先生勤懇專注,下筆時心無旁鶩,可以完全「自我隔絕」;邱先生則循循善誘,是位敦厚長者,喜歡跟同事聊天、打成一片,而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邱總很關心後輩。

為同事遮風擋雨的老總

2001年4月,我得到一次獨家訪問台灣總統陳水扁的機會,這次訪問的背景,是台灣政局變天、2000年民進黨上台執政,實現了台灣的政黨輪替。陳水扁當上台灣總統後,多次發表諸如「一邊一國」等台獨言論,大陸國台辦批評陳水扁迴避一個中國的立場,缺乏和解誠意,一時間兩岸接觸對話大減,對峙氣氛十分緊張。

也許是希望借香港媒體相對中立的身份,台灣駐港機構特意找我,說有沒有興趣做一個陳水扁專訪?對新聞界來說,有這個機會當然好;但也有風險,就是大陸會視這次訪問是為台獨分子提供平台讓他們發聲,是幫了他們宣傳。

但我當時想,兩岸氣氛緊張,台灣一方的最高領導人願意做一個獨家訪問,從時間上考量,新聞價值甚高,絕對應該做。我向邱總報告,他自然同意,但他擔心在當時高度敏感的兩岸政治大氣候之下,跟一個主催台獨的台灣總統做訪問,也許是政治極不正確,且可能會跌入受公開批判的困境,邱總叫我先好好想清楚。

我沒有想那麼多,一心只想着如何準備這次訪問。我向邱總解釋,問題要尖銳,包括大陸對陳水扁的各種批評,要當面直問。就如何做好訪前準備,我跟邱總傾談了好幾次,每次他都叮囑我要小心,我卻覺得有些「婆媽」;但後來回想,邱總的擔心和顧慮不是無緣無故的,政治風險的確需要考慮清楚。

到臨起行時,他還特別跟我說:無需擔心,如果有什麼批評,他都會幫我頂住。有這樣關心下屬、為同事遮風擋雨的老總,我自然安心出發。說實話,當時我沒有什麼顧慮,一心只想着如何完成任務,但有一位如此關懷後輩的上司,心裏還是十分感激。

斯人已逝

換了時空,今時今日我們還有沒有機會訪問這些敏感人物,或「政治敵對」人士?政治正確和新聞價值之間的取捨,相信「考起」不少現在新聞界的話事人!

邱總退休後,寫了本介紹英國政治和社會制度的書。他旅居英倫多年,對當地歷史文化有深入研究,雖不是在當地土生土長,卻能寫一本關於英國的專著,確是難能可貴。

斯人已逝,回想大家共事的歲月,邱總平易近人的印象仍深記腦中。願他在天國安息。

陳景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