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狄志遠:今次選舉是「君子淑女之爭」 期待達到「求同存異」

香港新思維主席狄志遠自稱「非建制派」,最終當選社會福利界選委。他在選舉當日接受秦玥專訪,指出未來兩年大家應該集中精神搞好民生工作,而不是衝擊政府。香港需要一個和而不同的社會,只有這樣民主才能日漸開闊。

2021年香港特區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一般選舉昨天(9月19日)舉行,這是國家完善香港特區選舉制度後進行的首場選舉。

深圳衛視直新聞駐港記者秦玥在當天開票之前獨家專訪了社會福利界界別分組當選人、新思維主席狄志遠。

狄志遠提到,就他所在的社福界而言,選舉情況比較理想,不同聲音、不同背景的人都有機會參選,選舉氣氛比過往熾熱,「在我們社福界,是比較有誠懇和真誠的氣氛在裏面,這個讓我覺得很舒服」。

他指出,這次選舉能感受到明顯的變化是談民生多於談政治。「將政治議題轉向一些我們關心的福利議題,而福利議題是共識面最多的,這令我們更團結。」

狄志遠是香港民主黨創黨成員之一,曾經擔任民主黨副主席。2015年,他宣布退出民主黨。當時狄志遠指出,退黨是由於在實踐理想的策略上,手法有分歧,而外間的壓力,讓「容納不同意見的空間」消失。

由此可見,狄志遠與「反對派」有一定距離,而香港輿論也不將他視為傳統「建制派」,他有一個折衷的標籤:非建制派。

在專訪中狄志遠談到,用「攬炒」對抗中央,解決不了問題。香港是多元化社會,各種聲音都需要,但前提應當是求同存異,而不是針鋒相對,變成你死我活。

他希望選委會選舉、立法會選舉、特首選舉這三場最重要的選舉能夠達到「求同存異」,找到共識。「再吵下去沒有什麼意義,倒不如先做大家共同認為重要的事情。」

他認為,這兩年香港要集中精神搞好民生工作,相信社會氣氛沒那麼緊張,大家都平和的時候,很多事情有商有量,民主發展是必然的。

「民生空間絕對沒人阻止你。 民主有條件之後,我們繼續去推進,我們不用放棄,《基本法》裏面有的。」

 

以下是專訪實錄──

狄志遠指,整個投票日氣氛很平靜,在票站裏也很有秩序。(亞新社)
狄志遠指,整個投票日氣氛很平靜,在票站裏也很有秩序。(亞新社)

社福界多元參選  關注民生輕政治

深圳衛視駐港記者 秦玥(以下簡稱秦):您今天(9月19日)去票站看了現場情況,您之前接受訪問時說心裏有些不安,那您今天去了票站以後,心裏是怎樣的感受呢?

社會福利界界別分組當選人、新思維主席 狄志遠(以下簡稱狄):今天整個氣氛很平靜,在票站裏也很有秩序。香港辦選舉有很長時間了,政府管理票站安排也非常順利。 這次選委會選舉,香港現在有五個票站,我去了九龍的票站,我非常平靜、平和,來投票的人也很冷靜,大家非常認真地去參加這次選舉。

我們社福界的選舉氣氛是比過往熾熱。一來我看到候選人做的事情也比過往多些。以我為例,選舉的工作比過往多了兩三倍的工作量,第二,我去聯絡選民,他們很認真對待這件事,他們了解具體的情況,也表示很熱衷投票。 在我們的社福界,是比較有誠懇和真誠的選舉氣氛在裏面,這個讓我覺得很舒服。

大家都是君子淑女之爭,以前我們的選舉很多就是針鋒相對,還沒有機會說想說的話,別人就阻止你發言了,選舉氣氛比較情緒化,這次就很平和。 在社福界裏的競爭,我心裏是覺得很舒服的競爭過程。 所以無論得失,我覺得我們在社福界做了很好的示範作用。

秦:現在有人渲染說選舉是「假選舉」,但中央其實是想完善選舉制度,希望去除政治化的議題,因為看到香港社會也有很多的問題,其實是想説明香港的經濟、民生,提升特區政府管治的能力。對於完善香港選舉制度,您怎麼看待外界的說法以及中央的做法?

狄:我也只能多說一下社福界,因為其他界別我也只是觀察,沒有直接參與。這次選舉,在社福界我認為有一個真正的競爭就在於候選人有來自不同的背景。

第二個方面,我自己觀察,這次的選舉民生性趨向多過政治性趨向,以前可能喊一些政治口號就能得到一些選票。 但這次選舉過程中,候選人大部分是說怎樣做好福利界,怎樣團結福利界,爭取最大的利益到社福界,這個我覺得相對以前來說是專業了一些。

某種程度對我來說,希望多一些民生改善,我覺得是好的發展。我們界別裏專業及民生的傾向多一點。當然選委會選舉也是民主的一個程式,如果以後社會比較平穩一些,社會裏人與人的接納度更多一些,社會平和一些,大家多一點協調溝通,在這樣的環境下,香港的民主制度應該要繼續開放,選舉能夠融入多點不同的聲音去參加。

對社福界來說,總有一個好處,我們多關心福利的議題,不是說政治議題才是我們最關心的,這次有這樣的改變。

狄志遠認為,這次的選舉民生性趨向多過政治性趨向。(亞新社)
狄志遠認為,這次的選舉民生性趨向多過政治性趨向。(亞新社)

專注基層民生  善意監督政府

秦:您剛才說想團結社福界,我們知道傳統的社福界是非建制派票倉,他們都是教育、社工界的代表。您認為未來該如何團結、代表他們發聲,特別是做好橋樑的作用?

狄:社福界選民是比較支援「泛民」的朋友,這也無可厚非,大家都是希望能通過民主改善社會。但是你問我的話,社福界的重中之重就是要搞好福利,如果這次選舉大家的議程或者大家的重點集中在爭取福利方面,這就是團結面,因為如果是政治議題反而會令大家分化,分化的話大家就針鋒相對了,那對這個界別未必有好處。

社福界關心的比如長遠規劃、我們的撥款制度不理想、殘疾人弱勢群體的社群工作要再做多一些,這些都是共識,將來選委會選了出來,社福界有30個選委,這些都是共同的議題,大家共同關心,那團結的基礎就很足了,我們就可以做好民生的工作。為什麼社福界的朋友這麼希望民主或者不滿意政府,也是因為特區政府在社福方面有很多漏洞做得不好。如果以後能通過我們社福界的朋友協調到好的方案能推動政府改善,大家民怨沒那麼重、平和的時候,就沒那麼多政治化的東西。

所以我認為,不管喜歡還是還不喜歡,這次的契機可能會有新的改變。如果從樂觀正面的角度看,我們將政治議題轉向一些我們關心的福利議題,福利議題是共識面最多的,這會令我們更團結。而做好社福界,整體來說是有好處的,因為我們社福界關注的就是基層市民、弱勢社群,如果服務做得好、生活過得好,社會怨氣減低,那麼社會紛爭以及所謂政治上的鬥爭就會減輕很多。

狄志遠指,日後通過社福界朋友協調到好的方案能推動政府改善,大家民怨便沒那麼重。(亞新社)
狄志遠指,日後通過社福界朋友協調到好的方案能推動政府改善,大家民怨便沒那麼重。(亞新社)

秦:今天早上看到一個民調,民眾希望將來特區政府多關注土地房屋、青年人就業、民生經濟三大議題。您覺得選委會將來對特區政府提高管治能力,可以發揮哪些效能?

狄:這個我有非常高的期望,如果我將來進到選委會,我一定會好好認真和那些候選人交代、表達社福界的訴求,第二,我們都要問的問題就是:特首或者立法會議員有沒有能力去解決今天香港的這些問題。

從我角度來講,特首一定要聽民眾的聲音,不能自己鎖起門來自己想一套方法,你不落地、和民意脫節的話,這個工作未必能水到渠成。

立法會我認為要有多元的聲音,因為香港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不同的人代表不同群體的聲音,而在當中裏邊找一個,大家最大的共識,我們跟着這個共識去做,那紛爭就會減少。

過去的問題就是政府被批離地,立法會是政治鬥爭,沒好好解決我們社會民生的問題。對於我們接下來一屆,我自己期望就是,我有機會選出特首,我有機會選出立法會議員,我就希望特首要聆聽,議會要多元,我想這樣才能配合今天的現實情況。

還有我也希望政治系統,比如政府、立法會或者其他的議會制度,這兩年要做好民生工作,因為過往社會這麼多紛爭,就是民生工作做得不好,大家對政府不滿意,就會覺得哪都做得不好。《基本法》講到,特首及立法會最終由普選產生,近期中央官員也再一次作出這個承諾,所以我們做好一個社會環境,然後再去推動民主發展,會有個有利的基礎,社會環境也會和諧。所以民生工作是將來特區政府和立法會要重視的一個環節。

狄志遠認為,過去的問題就是政府被批離地,立法會是政治鬥爭,沒好好解決我們社會民生的問題。(直新聞圖片)
狄志遠認為,過去的問題就是政府被批離地,立法會是政治鬥爭,沒好好解決我們社會民生的問題。(直新聞圖片)

同中求異 異中求同 共同利益最大化

秦:您講到的香港多元聲音我也認同,但香港這幾年變化比較大,社會兩極化,在當下香港,您如何定義多元的聲音呢?

狄:香港是多元的社會,有的代表商界利益,有的代表很基層的利益,有的是代表婦女利益,有的代表弱勢社群或者外籍人士,這些小眾的一種利益。 有的人追求民主多一些,有的追求穩定多一些,有的是專業的角度多一些,有的是可能其他方面的發揮,社會一定這樣的組合。如果你只是單一聲音,其他你就會忽略了,因為你都不認識,或者你都不明白,就無法做到讓社會共同利益最大化。

所以這些聲音,是要把不同的代表放進去,但是代表的聲音裏邊要做好這件事,就是求同存異。對話總比對抗好,過往的不同聲音沒一個好的協調,沒有好好溝通,沒好的對話,變成針鋒相對,就變成你死我活,香港就出現了這幾年的困難。

所以大家鬥到你死我活是不行的,單一的聲音不能夠解決的問題。(希望)選委會選舉、立法會選舉、特首選舉這三個最重要選舉能夠達到「求同存異」,一起找到我們的共識。我相信社會的氣氛沒那麼緊張,大家都平和的時候,很多事情有商有量,民主的發展就是必然的。

在香港社會中,單一的聲音不能夠解決的問題。(Unsplash)
在香港社會中,單一的聲音不能夠解決的問題。(Unsplash)

秦:中央之前都表示,要建立一套符合香港實際情況、有香港特色的新的民主選舉制度。 那您認為香港將來的民主制度應該怎麼去實現落實?

狄:我覺得未來這兩年大家集中精神搞好民生工作,因為還有好多事情要做,房屋問題也不是說一兩年能解決,老人的問題、青年的就業、社會群體之間的氣氛,這些都是我們要好長時間,要花好多心力去做好的。 當社會有個好的基礎之後,我們就要遵循《基本法》,要邁向民主的步伐。

講回民主發展,不同的階層、界別有不同的利益。(如果)我是有既得利益者,我當然是不想放這麼多啦,那沒既得利益的,就希望爭取更多,這個很自然的,也都是坦白要面對,在當中要求同存異。

秦:您剛才說要做好一個溝通、對話,那您覺得現在的社會環境下,您或者您的非建制派朋友來參選,會不會覺得和社會福利界的選民之間的溝通比以前有挑戰?

狄:香港有不同聲音,我們相信我們代表香港人某種的聲音,我作為社福界我會聽多一些老人家的聲音,我聽多一些殘疾人士的聲音、婦女聲音,這些聲音我能夠去表達出來,爭取他們的改善,我覺得是很有價值和共通點。

這段時間我和社福界朋友溝通,我沒覺得有很大的困難,不覺得有困難。因為我提的議程就是老人問題、家庭問題、青少年問題,這是大家共通點。因為我今天爭取選委的角色是希望重建一個好的福利制度,能夠做好福利,這個就是我的議程。 民主的事情我們可以繼續交流,大家有共識才有得談,你和我在這個問題針鋒相對,我覺得解決不了問題。

今時今日來講,大家在一些政治上爭吵,我覺得再吵下去,沒有什麼説明,倒不如先做大家共同認為重要的事情。

狄志遠稱,今天爭取選委的角色只是希望重建一個好的福利制度。(狄志遠Facebook圖片)
狄志遠稱,今天爭取選委的角色只是希望重建一個好的福利制度。(狄志遠Facebook圖片)

社會持續進步 民主日漸開闊

秦:中央完善選舉制度是第一步,您覺得將來非建制派,以後怎麼走下去?

狄:我認為非建制派未來在立法會選舉中依然有空間。 我估計有非建制派的朋友會參加立法會選舉,他們贏的機會也有,所以立法會裏面將來有「泛民」的聲音,有非建制派的聲音,我覺得有很大的機會。

但是可能我們要重新定位,我們說香港怎麼樣走下去,你中意不中意選舉制度也好,這些都是已經存在的事實。我認為「泛民」和非建制派最關鍵是要在民生工作上把握好空間,我們可以繼續用一個批判性的眼光令特區政府再做得好一點,我們繼續站在中下階層立場,表達資訊。 衝擊政府、「攬炒」是沒效果的。

「泛民」朋友要重新定位、搞清楚我們在現在的時間和環境下該怎麼定位,怎麼幫助去推動、逐步實現我們的理想。 我相信,當社會持續進步的時候,民主空間就會愈來愈開闊。

狄志遠認為,現在的「泛民」當中,很多溫和理性的人是可以參選的。(亞新社)
狄志遠認為,現在的「泛民」當中,很多溫和理性的人是可以參選的。(亞新社)

秦:香港的政治現實是在一國兩制下實施自己的優質民主,中央對此也有鐵的底線,比如愛國者治港,對此您怎麼理解? 另外選委會要發揮什麼樣的作用? 中央對香港有什麼期待?

狄:「紅線」怎麼說,我們自己認為現在的「泛民」當中,很多溫和理性的人是可以參選,是可以入到裏面的,我相信有這樣的人的,中央都暗示過有這樣的人存在。所以在今時今日環境來講,如果「泛民」派幾個朋友出來選,我認為有得選,贏的機會都很大。

第二方面就要看長遠,因為過去你做的記錄可能對你不利,可能有的記錄都不錯,可以出來再參選,服務社會。 但是我認為將來的遊戲規則是這樣的:不要「攬炒」,不要去挑戰中央管治的權威。我們為香港好,我們做政治,是為了民生、為了民主。民生空間絕對沒人阻止你。民主有條件之後,我們繼續去推進,我們不用放棄,《基本法》裏面有的。

所以「泛民」有空間,「泛民」我相信都會有人參選,也都會有機會會贏,不過我們不要在裏面倒騰(折騰)自己,不如問清楚自己的方向,問清楚自己的理想,再去繼續前行,不要放棄這些機會。

中央多次強調,香港最重要的特色就是一個國際性的城市,作為一個國際性的城市,對祖國發展、對香港自身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我坦白講,深圳是做不到香港的角色的,香港角色無法替代。 所以現在中央很明白,不需要(將香港)變成一個二三線城市,這樣完全沒好處。

原刊於直新聞微信平台,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