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每天跟孩子讀詩變成習慣

盡量抽出固定時間和孩子讀詩,形成一種習慣。在我們家,讀詩已經成為我和兒子的睡前小儀式。關燈後,他總會要求「念首詩吧」。
常言道:「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對這句話,我一直挺納悶的。讀一首詩,最多幾分鐘時間,且適合諸多場景:飯後、睡前、上下班及任何等待過程中。
 
對於我和4歲的兒子來說,詩歌並不在遠方。對於激發孩子和成人對詩歌(尤其是高冷英文詩)的興趣,我有選、讀、用這三招分享。
 

貼近生活地選

 
孩子對什麼感興趣,就選​​什麼讀。建議從生活情境入手,由淺入深。詩歌篇幅適中,意象單一,比喻生動。只要符合這些標準,兒童詩、成人詩均可,管它是不是經典名篇。
 
春天來了,有英國詩人 Wordsworth 的經典名作《我好似孤獨的流雲》(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冬日臨近,有美國詩人 Carl Sandburg 短小絕妙的一首《霧》(Fog)。
 
剛剛和小伙伴們玩了吹泡泡遊戲?不妨讀讀《泡泡》(Bubbles),看英國兒童
詩人 James Carter 怎麼用文字玩轉泡泡。
 
上周才去了動物園?來一首 Mandy Coe 的《滅絕》(Extinct),致那些消失的動物;
 
香港雨後多蝸牛,可知道美國黑人詩人 Langston Hughes 有首《蝸牛》(Snail)?在他筆下,這個不起眼的小動物能洞悉「露珠的秘密」。
 
就算是一個快被吃掉的水果,也逃不過詩人的奇思妙想。比如英國知名兒童詩詩人 Tony Mitton 的《李子》(plum):
                       
Plum
 
Don’t be so glum
plum.
 
Don’t feel beaten.
 
You were made
to be eaten.
 
But don’t you know
that deep within,
beneath your juicy flesh
and flimsy skin,
 
You bear a mystery,
you hold a key,
 
you have the making of
a whole new tree
 
*選自Tony Mitton 1988年同名詩集。
 

一知半解地讀

 
在我看來,詩歌就是文字的樂高遊戲,想像力和視角是關鍵。
 
就像上面這首《李子》。我們小時候讀過詠鵝、詠春的詩,誰會去關注平凡無奇的水果呢?
 
但 Tony Mitton 便能在一顆李子上看到日常生活的神奇。想像這樣一個場景:我是一顆李子,馬上就要被吃掉,那是怎樣一種體驗?
 
不安、恐懼、憂鬱、憤懣?但在這首詩裏,被吃掉並不代表終結,而是孕育着新的開始——因為那顆被吐掉的核,有機會長成一顆大樹。
 
難怪 Mitton 曾說:
 
「詩歌能幫助我們在平常中看到神奇。」
 
所以,我並不認為,對詩歌一知半解有太大問題。我也從不給孩子逐句解釋意義,這樣會損失很多想像空間,但必要時會提及主題。
 
再以愛爾蘭詩人葉芝(Yeats)短詩《他希冀天國的錦緞》為例:
 
He wishes for the cloths of heaven
 
Had I the heavens’ embroidered cloths,
Enwrought with golden and silver light,
The blue and the dim and the dark cloths
Of night and light and the half light,
I would spread the cloths under your feet:
But I, being poor, have only my dreams;
I have spread my dreams under your feet;
Tread softly because you tread on my dreams.
 
假如我有天國的錦繡綢緞,
那用金色銀色的光線織就,
黑夜、白天、黎明和傍晚,
湛藍、灰暗和漆黑的錦緞,
我就把那錦緞鋪在你腳下;
可我,一貧如洗,只有夢;
我把我的夢鋪在了你腳下;
輕點,因為你踏着我的夢。
 
(翻譯來自傅浩)
 
 
這首詩是一個窮小子對所愛之人的傾訴:沒有錢給你錦繡綢緞,唯有以夢相送。若讓幾歲小孩理解其意,想必是徒然。我選這首詩,除了喜歡葉芝,最重要的原因是琅琅上口。
 
讀詩一定要念出聲來。此詩重複之詞甚多,比如 cloths(出現3次)、dreams(3次)、light(3次)、spread(2次)、tread(2次)、under your feet(2次)。
 
但葉芝不愧是一代文豪,不僅把稍顯老套的愛慕題材寫得如夢如幻,而且讀上去一點也不囉嗦累贅。單是這句“of night and light and the half-light” 就很能培養辨音能力。
 
至於意義,等到孩子長大談戀愛了去體會也不遲。
 

見縫插針地用

 
盡量抽出固定時間和孩子讀詩,形成一種習慣。在我們家,讀詩已經成為我和兒子的睡前小儀式。關燈後,他總會要求「念首詩吧」。這時,我在荔枝 FM 上傳的音頻便派上了用場(見下圖)。
 
 
待孩子對詩歌有一定興趣之後,不妨見縫插針地玩文字遊戲。在日常交流中,我常和兒子玩「打比方」遊戲,並不會多花任何時間。
 
比如,初夏的香港常見鳳凰花,火紅而艷麗。何不趁機和孩子比喻一番?就像我問兒子:「你覺得鳳凰花像什麼?​​」
 
我們想得到的最有趣答案是:fireworks on the tree(樹上的煙火)。
 
原文刊於教養女王微信平台,本社獲授權轉載。
 
(封面圖片:Pixabay)

留學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