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銀行將逐步式微

在網絡經濟浪潮衝擊下,銀行業可能是繼郵遞業之後的另一夕陽行業。在可見未來,隨網上金融服務的盛行,實體銀行將逐步式微,甚至是否再有市場需求亦成疑問。
在網絡經濟浪潮衝擊下,就金融服務業的市場發展的大趨勢來看,銀行業可能是繼郵遞業之後的另一夕陽行業。當然,一如通訊為社會的基本需求,金融服務本身大概不會消失,但在可見未來,隨網上金融服務的盛行,實體銀行將逐步式微,甚至是否再有市場需求亦成疑問。
 
其實,早在智能手機面世之前,幾乎所有股票市場的買賣都透過網絡進行,收費高昂的傳統股票行和銀行投資服務早已讓在線廉價經紀(discount brokers)搶走了大部分散戶生意。當時,銀行仍能透過分行櫃檯及自動櫃員機(ATM)保留存款支付及外幣兑換與匯款等主要服務。
 

移動銀行將成主流

 
但自智能手機大行其道以來,各式各樣可供使用者下載的應用程式(Apps)多達10萬件之多,其中不少是特為銀行服務而設。一旦下載,使用者可隨時隨地在手機上查閱銀行戶口結餘,瀏覽即時股市行情,並可進行直接買賣,根本毋需再親往銀行分行了。當然,這些應用程式大都是銀行為自己客戶開發而供下載的,但由此可見,大部分銀行已清楚看到,在未來十年間,移動銀行(mobile banking)將會成為主流的銀行服務的平台,銀行已無開設分行的市場需求了。
 
近年,由於移動銀行服務隨手機的流行而愈來愈多客戶採用,美國仲量行有一項研究預測,在未來十年間,發達國家及地區的銀行分行使用率將會大幅下降30-80%之多。對於大型銀行而言,這項大趨勢的影響不大,因為他們早已提供網上移動銀行服務,並可順應潮流大勢縮減分行的數目,從而增加企業盈利 ;但對於倚賴面對面殷勤客戶服務的地區性小銀行而言,這一趨勢可以構成致命的打擊。如何應對,只能因地制宜了。
 

消費者行為改變 分行制度成「雞肋」

 
然而,我們必須指出是,銀行服務所以出現這種轉型大趨勢,電訊網絡只是其中一個驅動因素(driver)而已,底因是消費者行為已經改變了。當銀行業明白客戶如今已可在網上免費取得獨立股評和投資建議,及可隨時隨地獲得一籃子的必需銀行服務,還費時費勁到實體銀行幹啥?這種消費者行為的改變不在與地點或空間,而在於方便時間與實用。今日,實體銀行為客戶提供的服務可全由移動銀行提供,分行已由「利潤中心」演變為「開支中心」,它們還有存在的需求嗎?
 
當然,作為金融機構,由磚頭砌成的實體銀行對不少客戶而言仍是信心的保證,而在金融業中,「信心在、客戶在」。再者,今日正在退休年齡的銀髮一族,他們大半生都倚賴實體銀行處理他們個人的積蓄和財務,銀行仍須繼續提供不可由虛擬銀行替代的貼心個人服務。分行全部予以取消,這批客戶將會大幅流失。雖然有人口統計數字顯示,這批客戶的數目正在下降,及至2020年,將成為微不足道的極少數,但銀行服務完全虛擬化,許多客戶心理也不踏實。因此,可行的策略是兩者兼備,在提供移動銀行服務外,仍按地區市場需求保留一定數目的分行 ;一方面可把高成本低利潤的基本服務分配到移動銀行,另一方面把分行業務集中在高利潤的大額借貸服務上。但市場大勢所趨,逐步削減分行已是勢在必行。
 
或許仍有些人不大同意銀行會淪為夕陽行業,但在移動銀行服務蔚然成風之時,實體銀行的角色必須重新定位,然後才能適應生存。十年八載之後,你偶爾走進入一家銀行,相信其內裝潢煥然一新,將不會是你以前熟悉那種銀行櫃檯的布局了!

周博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