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安迪(Andy Loo)畢業於聖保羅男女中學及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現為美國史丹福大學經濟學系博士生。他曾多次代表參加香港於國際數學奧林匹克、國際物理奧林匹克比賽,榮獲金、銀牌獎項,亦為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香港委員會成員及香港聯校數學學會教師顧問。盧安迪崇尚博雅教育,追求文理一家、高舉個人權利,捍衛自由經濟,並為普林斯頓大學自由意志主義學會(Princeton Libertarians)創會主席。2015年他因維護言論自由及學術自由的工作而獲全美學者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holars)選入高等教育十大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
普林斯頓 崇尚博雅教育
中學階段品學兼優的盧安迪,順利進入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學術殿堂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展開一段新的學習旅途。這讓盧安迪真真正正感受到美國大學的博雅教育──讓學生暢遊於學問的海洋中,培養科學、文學、歷史、藝術、哲學、醫學等不同領域的文化內涵,活躍思維,開闊視野。他談到在普林斯頓大學四年的本科課程,其中選修的30多個課程中,主修科目的要求只佔八個,而更多的是「分布要求」(distribution requirements):讓學生自由選擇一科知識論、一科倫理學、一科歷史、一科文藝、一科數理、兩科社會科學、兩科自然科學(其中一科有實驗)、一個寫作班,還要學一門外語。這樣的課程設置對學生來說可謂是範圍寬廣,雖然極具挑戰性,但能極大地提升學生知識廣博的水平。
盧安迪分享道在他大學一年級上學期,除主修的數學之外,還選修了有機化學(主要是給二、三年級的醫學預科同學修讀的課程),這對於還未涉獵大學化學課程的盧安迪來說可謂是一大挑戰。在拼盡全力之下,成功攻克了這一門課,取得了讓自己滿意的成績。另外一門讓他印象深刻的選修課是哲學系的知識論課程,由於自小涉獵文、史、哲的知識,打好了穩固的文科根基,他在寫哲學論文都如魚得水。在以三、四年級哲學主修生為主的班上,初出茅廬的盧安迪竟然考了全班第二,更獲哲學教授的盛讚。在深受鼓舞的同時,也讓他深深感受到不同學科間相輔相成,融會貫通的精髓。自小經歷嚴謹的數學思維訓練,對於學習邏輯性要求極高的哲學學問可以說是有極大的促進作用,這也讓盧安迪在哲學學習顯得如魚得水。要求知識面廣闊的博雅教育不僅能啟發學生開闊視野,激發學習熱情,更加為未來更多跨學科、跨領域的研究打好紮實的基礎。
宏觀思考 重視學習概念
對於自己學習的心得,盧安迪分享道,學習不需要太過刻意地去迎合那一科目的形式,而應該重點關注該學科的內容和概念本身。因為當你對學科的內容和概念有了深刻而透徹的理解,你就能掌握到該學問的精髓,輕鬆應對其功課、考試、研究項目等考核形式。他還記得在大學修讀的其中一門學科,叫計量經濟學(Econometrics)。這門學科的每一份功課都是一些比較機械式的資料處理的訓練,當時盧安迪認為,功課僅僅是重複性操練形式,決定放棄這一部分。他轉而選擇全力鑽研講求對概念理解及應用的挑戰性題目,雖然這些挑戰題並不計算在考核分數之內。最終在佔總分10%的平時功課拿0分的情況下,盧安迪還是順利後來居上,在這一科目拿A級。因為他攻克了挑戰題後,掌握了概念的核心,學習的範圍已經遠遠超過了學科的一般要求,在考試的時候已經遠遠拋離其他同學。
盧安迪把這種學習模式推廣到學習其他新知識上,他認為學習的時候需要對該內容有一個宏觀的思考和概念,掌握宏觀藍圖(Big Picture),這樣才能理順所學知識的邏輯關係。他又建議學習的時候不要太受到既定的框框、制度、形式限制,當學習或思考超出形式制度或者在其之外,才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如果你只是在這個制度之內做了100%,得出的結果可能只會是80%。但是,如果你是超出了制度做到了125%,得出的結果可能是在制度裏的100%。
不畏強權 高舉自由意志
學習尖子盧安迪並沒有低頭完全沉浸在讀書的世界裏,受到博雅教育薰陶的他,對於社會、政治、文化也是事事關心,創立自由意志主義學會,旨在推動及宣揚自由市場經濟。與此同時,他還與志同道合的同學,成立普林斯頓開放校園聯盟(Princeton Open Campus Coalition),捍衛言論及學術自由。盧安迪回憶道當時的決定源於一次校園示威。在大學四年級的上學期,有一些學生示威並佔領了學校的校長室,逼迫校長設立一個所有教授都要接受的文化再教育課程,若果不答應他們的要求就不離開。當時盧安迪對此舉十分不滿,認為這樣的做法其實是變相在思想上的鉗制教授,嚴重損害了學術自由和表達自由。由於示威者有時候會採取一些比較激烈的,暴力的批鬥手法,所以導致了很多人都只是敢怒而不敢言。然而,盧安迪和另外的九位同學挺身而出,創立一個普林斯頓開放校園聯盟,決心捍衛自由,反對示威者的無理要求。
這一高舉言論及學術自由的事件引起了其它高校和媒體的廣泛傳播,在當時的美國校園刮起了一陣捍衛自由的風氣。盧安迪也在2015年因維護言論自由及學術自由的工作而獲全美學者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holars)選入高等教育十大最具影響力人物。
繼續尋夢 全額獎學金讀博
由於對博弈論課程、微觀經濟學的濃厚興趣,盧安迪早在大學二年級就開始準備申請攻讀經濟系的研究院。因此,還是二年級生的盧安迪就開始有意識地選修很多經濟學的課程,打好經濟學的知識基礎;此外,他還爭取跟教授去做一些研究項目,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經過兩年多積極的準備,盧安迪與不同教授的建立起了深厚的關係,並得到了教授的大力推薦,最終如願進入了史丹福大學經濟學系攻讀博士學位,並獲得了全額獎學金。
盧安迪現時正忙於經濟學的博士研究。談到將來的發展,他坦言自己心繫香港,渴望回報香港社會。他很感恩香港給了他成長的土壤和機會,「當時代表香港參加國際賽事訓練和比賽的費用都是由香港的公費支付,後來我拿了尤德爵士紀念基金獎學金去普林斯頓讀書。」盧安迪一直心存這份感恩,因此在美國讀書期間都很關心香港的事務。他還撰寫了教育類暢銷書《自由的國度──普林斯頓尖子看美國》及《自由的國度2──STEM教育與美國》,分享了自己在美國留學期間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希望以自身經歷分享美國升學路上不為人留意的重要資訊,以啟發新一代莘莘學子。他還在書中探討STEM教育,香港教育制度與美國博雅教育之別等議題,為香港的教育發展出謀獻策。
英國生物學家湯瑪斯·赫胥黎(Thomas Huxley)的名言“Try to learn something about everything and everything about something.” 是盧安迪的格言,他時刻勉勵自己在學習之路永不停步,在博之中有精,精之中也要博!
盧安迪專訪之二
本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