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的心念

中山先生理想,經得起考驗,確實有益於中國和後世,如果只借他的光芒,作為政治手段和目的,那麼,年年紀念孫中山誕辰,勞師動眾,又有何補益?
十有一月十有一日,「禮儀三百威儀三千」(《中庸·廿七章》),十一月十一日,是孫中山先生誕辰,今年(2016),是他的151周年誕辰紀念(大陸算法為150周年),兩岸齊集名賢,各有聚會慶祝。
 
然而,除了官樣儀式,大人物講話之外;海峽兩岸,一尊孫中山為國父,一稱他為革命先行者,遺像兩邊掛;然而,尊之重之同時,咨爾多士,是否該嚴肅地冷靜沉思一下——孫中山先生於1925年逝世後,90年來,吾輩是否已落實、或已遺忘中山先生建設新中國理想?環顧歷史,孫中山生前念茲在茲的、放不下心,大致可從107字之《禮記·禮運·大同篇》、黃埔軍校開學訓詞以及遺囑得見。
 
《禮記·禮運·大同篇》歌頌大同世界,天下為公:「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舉)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有,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份),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他,不必為己。是故謀閉(反)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1924年6月,黃埔軍成立,中山先生手頒訓辭,解說他的革命理想是,組黨實行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以建民國,以進大同,要軍校生夙夜匪懈,貫徹始終。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病逝北京,遺囑由三水才子汪精衛起擬,簡述自己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積四十年之經驗,深知欲達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及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他深感打做新中國的革命尚未成功,囑咐同志們,務須依他所著的《建國大綱》、《建國方略》、《三民主義》繼續努力,以求貫徹。
 

念念不忘對華不平等條約

 
最後,還念念不忘要廢除烈強對華不平等條約,望能於最短期間,促其實現。不過,直到他逝世72年之後,1997年香港回歸,才真正廢除最後一條因鴉片戰爭,而被迫割讓香港的不平等《南京條約》。
 
孫中山遺囑對家屬,亦有交代,說自己因為盡粹國事,不治家產,希望兒女自愛,繼承他的遺志。
 
有人分析過,以言《建國方略》和《建國大綱》的國家建設硬體內容而言,似乎已在大陸遂步落實,而民族、民權和民生在台灣,則自國民政府遷駐台灣時,已軟着陸。
 
中山先生理想,經得起考驗,確實有益於中國和後世,如果只借他的光芒,作為政治手段和目的,那麼,年年紀念孫中山誕辰,勞師動眾,又有何補益?

彭家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