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兵咸永道中國金融技術合夥人季瑞華指出,區域鏈帶來的嶄新業務機制,具有顛覆不同公司營運模式的能力。「現在很多人談論區域鏈的時候都會說它是具顛覆性質的科技。實際上區域鏈所顛覆的,是傳統業務模式裏對『中間人』的依賴。」
棄中間人的嶄新模式
我們現在只會在小額交易的時候才會直接交易,譬如在市場買菜。所以在中間人的層面上,區域鏈是一個促進雙方互信的一個機制,減少中間人的介入及帶來的相關成本。
過往公司之間有業務合作時,為了解決當中牽涉到的信任問題,一般會找中間人作為橋樑,因此所謂的中介機構幾乎各行各業都有。「零售行業中的批發商、買賣證券的交易所、以至銀行和銀行之間的支付網關,在性質上都是中介機構。」
季瑞華表示,區域鏈會大大改變業務模式,譬如說銀行的定位會有所改變:買賣雙方可以直接支付、直接交易,因此未來可能只需要一個電子錢包便可以進行各種交易,中介機構諸如銀行需要思考它的業務定位。
金融與非金融領域應用
區域鏈其中一個特色就是:參與方越多,帶來的好處越大。以銀行業跨境支付平台為例,越多銀行參與該平台,它所帶來的價值會以倍數增加。「不少銀行在嘗試內部應用區域鏈技術,並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好處。」
季瑞華描述,一項新科技的發展所經過的階段大致為:剛開始時,人們會對新科技期望很高,之後慢慢發覺可以實現的東西與期望有落差,於是失望。後來到有真正應用的出現,便開始有發展的方向,進而達到生產力高原。「所以區域鏈需要多久才開始成熟,目前還不明確。」
法規局限統一標準
很多人在討論各個地區科技發展的步伐,季瑞華認為科技發展需要同時考慮各個地區的法律法規。以金融體系為例,行業監管體系相對嚴謹,因此新科技的應用最終需要符合相關監管機構的原則。
從商業層面來說,香港受內地影響較大,但內地和香港的法律體系並不一樣,因此區域鏈的跨境應用需要中港兩地的法律銜接。這也視乎兩地的監管機構如何允許和支持跨境交易,但在加密的層面來說,兩地的法規大相逕庭。因此在某些具體領域,要實現兩地對接不是香港單方面發展就足夠,這在未來CEPA的討論中要多加注意。
季瑞華指出,若大家各自發展區域鏈,可能會由於技術或規則的差異,導致無法銜接,因此建立技術標準非常重要。國際標準化組織目前正在制定區域鏈相關的標準,「尋求統一標準對推動區域鏈發展非常重要,這使得我們能避免2G年代時用戶每到不同地方,往往需要攜帶或購買適合當地標準的手機。」
新技術新思維
季瑞華坦承在過往的研究過程中,往往會反思:是否所有東西都適合使用區域鏈?他舉例說:「如果只是在街邊擺賣,即便沒有使用互聯網又如何呢?其實對業務也不會有大影響。」
他認為,區域鏈並不是一個應用程式或者系統,它是一個新的業務模式和思維。因此,透過區域鏈去創造的並不是一個平台,而是生態圈。現在有不少公司使用區域鏈做內部訊息交流,統一內部運作的訊息交換。而公司和競爭對手共同發展並使用區域鏈,將可以形成一個大的生態圈。
一般金融企業對國際支付相當敏感,是因為目前的交易成本很高。如當中的過程能夠簡化,將有助減低服務成本,對企業、客戶各方都有利。但季瑞華指出,原則上區域鏈會帶來「去中介化」,但在某些場景來說,中間人依然不可或缺,只是它的角色會有所轉換。他認為,如果公司向前看,接受這種科技,就是參與改變行業的規則;反之,沒有因應科技潮流變革,到了醒覺的時候,已經落後太多了。這才是區塊鏈這類新科技帶來的影響。
(原刊於香港中華總商會會刊《商薈》2016年1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