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聖堂中學校長楊永漢:弘揚儒家精神 開拓國際視野

接觸世界是楊永漢校長的教學理念,希望學生不要困在學校裏,眼界要闊。「我來孔聖堂第一天,向學生演講時,我勸喻學生離開銅鑼灣,跳出香港,進入世界。現在已經讀大學的校友都記得我這番話。」

「我希望學生有儒家思想的精神,並具有國際視野,能看透國家和世界發展,從而使個人得以發展。」2012年,楊永漢博士接任孔聖堂中學校長後,保留傳統儒家思想,但傳統之餘不會過度保守,着力擴闊學生的國際視野。短短七年內,學生公開試成績得以提升,學生品行得到廣泛的認同。

重視傳統德育 改善學生操行

楊校長是新亞研究所出身,聽過牟宗三教授的課,受湯定宇老師影響,接觸儒家思想。2012年,孔聖堂中學校長出現空缺,於是楊博士有意申請。「我本身想在不同的環境推廣儒家思想。」同年中學推行直資制度,令學校發展空間變闊,有助楊校長發揮教育理念。

楊校長初來孔聖堂中學時,學生素質較為一般,操行也不太理想,於是着手改善學生的操行。「我剛來孔聖堂的時候,親自接見全校較頑皮的十多個學生,並親自檢查功課,以及安排每星期見面一次,談談本星期發生過什麼事。」

學校不會動輒懲罰學生,而是希望透過教化,希望學生改過。「有些學生經常遲到,學校有輔導組和訓導組慢慢跟進,希望學生能夠戒除壞習慣。學生遲到三次就記一個缺點。三個缺點即遲到九次,就必須見家長。最嚴重是要向校長解釋。希望學生做到守時和尊重學校。」

學校氣氛在短時間之內改善,學生普遍操行改善了,甚少學生被記大過。

楊校長是新亞研究所出身,聽過牟宗三教授的課,受湯定宇老師影響,接觸儒家思想。
楊校長是新亞研究所出身,聽過牟宗三教授的課,受湯定宇老師影響,接觸儒家思想。

學生孝順父母 尊師重道

楊校長特別重視孝道,經常學生強調孝順父母很重要。每年派成績表當天,學生向父母獻茶,報答養育之恩。

他認為孝順父母,並不是指父母的話即使錯了也要聽,而是不希望大家互相爭吵。因為父母和子女各有自己的立場。如果子女嚴重反對父母的立場,則要靜下來才談。「我偏向子女跟隨父母的意見,父母的勸誡往往比較為子女着想。」

孔聖堂中學重視尊師重道。楊校長反對學生駁嘴,反對學生經常批評老師不公平。他建議學生要冷靜地發表意見,但不要爭吵。如果學生覺得不公平時,跟班主任、校長說,校方會處理。「隨便用自己的立場批評老師不公平,反而對老師不公平。」

楊校長領導孔聖堂六年,在香港和內地教授儒家思想的認受性增強了。「國內的著名學者來港了解香港儒家精神發展,都是訪問我們。我被不同團體邀請演講,包括中文大學,都希望了解學校推動儒家精神的過程,也想知道怎樣令儒家精神在學生之中內在化,在行為上表現出來。」

拔尖補底 因材施教

孔聖堂用「拔尖補底」的方式教導不同學生。「我們的教學理念,成績較好的學生能盡量發揮所長,資質較差的學生,起碼要有道德界線,做一個行為良好的人。」

拔尖方面,能力較好的學生。學校會特別栽培。學生就讀中五時,會有老師跟進功課,老師會幫助學生應付成績稍遜的科目。

補底方面,表現較欠佳的學生,都希望有基本的成績,會個別開班給這些學生,也會有特備功課。學生參加香港不同的活動、國際交流,栽培學生成為有獨立精神、自由思想的人。

在楊校長的帶領下,近年學生成功入讀大學的比率上升,港大、中大、科大都有孔聖堂的畢業生。

楊校長特別重視孝道,經常學生強調孝順父母很重要。
楊校長特別重視孝道,經常學生強調孝順父母很重要。

接收非華語學生 務求學校國際化

接觸世界是楊永漢校長的教學理念,希望學生不要困在學校裏,眼界要闊。「我來孔聖堂第一天,向學生演講時,我勸喻學生離開銅鑼灣,跳出香港,進入世界。現在已經讀大學的校友都記得我這番話。」

楊校長上任後,接收非華語學生,親自聯絡世界各地不同的中學,舉辦交流活動,包括德國、丹麥、美國。「我希望提高學生的閱歷,而且學生接觸不同的民族,胸襟會闊一點。」

孔聖堂中學又與內地中學結成姐妹學校,包括上海北虹中學、南京育英外國語學校,結盟後經常互訪。「學生多了交流的機會,理解外國之外,也能知道國內的發展情況。」

另外,孔聖堂經常參加國際性的活動,派學生表演,包括印度舞蹈節、德國音樂交流。學校也出席水資源國際交流會議。「有五至六個國家出席會議,學生有機會接觸不同國家的人,用英語交流,這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接觸國際性事務。」

希望各省都有一所儒家思想學校

談到孔聖堂中學未來的發展,楊永漢除了希望學校繼續營運外,希望國內有更多儒家思想的學校。「我自己的心願是,如果孔聖堂有足夠的資源,在國內每一個省都希望有一所推行儒家思想的中學或小學。如果孔聖堂能夠做到,將直接影響中國整體的社會。」

延伸閱讀:

楊永漢:孔聖堂成立84年 為香港弘揚儒家精神

孔聖堂中學訓導主任陳樹俊:改變學生是我做37年老師的最大滿足感

楊永漢簡介

2012起擔任孔聖堂中學校長。新亞文商書院院長、兼樹仁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1982年畢業香港樹仁學院(今樹仁大學)中國文學語言系,旋入新亞研究所攻讀,得歷史學碩士、博士學位。1994年負笈英國諾定咸大學進修教育學,1997年得碩士學位。其後再獲香港大學社會工作碩士及北京師範大學文學博士學位。曾任教於香港城市大學、新亞研究所兼碩士生導師、澳門大學、樹仁大學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為《新亞論叢》、《孔聖堂詩詞集》及《全漢昇先生百歲誕辰紀念論文集》主編。著作包括《論晚明遼餉的收支》、《虛構與史實》,以及多篇學術論文,創作有《寢書樓詩詞集》。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