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欣言
大爆炸、大地震或暴力恐怖襲擊等災難事件的新聞報道,讓很多人痛心,隨着大量媒體報道,尤其是猶如親歷其境的視頻,通過社交網絡廣泛傳播,這些創傷性的新聞故事,特別會讓孩子們感到緊張和焦慮。
澳大利亞心理學會資深心理學家蘇西.伯克博士(Dr. Susie Burke)說,災難和災害,如飛機墜毀、恐怖襲擊、洪水和地震等的密集媒體報道,可以引發許多人強烈的情緒反應。
不間斷報道令孩子不安
她說,對災難媒體報道最敏感的,是年幼的孩子,特別是學前兒童,可能會擔心同樣事情發生在自己和家人身上。
「幼兒或更小的孩子,可能不會知道自己在看什麼。可是年齡稍長的孩子,足夠清楚知道自己看到什麼,並受看到的畫面所干擾。他們卻無法瞭解,災難事件只是個別和獨立的意外。」她說。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精神病學與成癮醫學部的拉斐爾教授(Beverley Raphael)說,有證據表明,過度暴露於災難相關的新聞報道,會讓孩子產生急性應激症狀(編按:Acute Stress Reaction,香港一般譯為急性壓力反應)。這亦是為什麼世界衛生組織甚至建議兒童不要看這樣的報道。
「我們知道,滾動式災難報道對任何人都是一種傷害,尤其是對孩子們。它讓孩子們一次又一次看到災難,不斷展示人受到傷害,而不是人與人之間互助、人的勇氣和力量這些正能量。」拉斐爾教授說。
還有一些證據表明,與平面媒體照片和音頻廣播報道相比,視頻錄像特別令人不安,也讓孩子心靈更為不安,因為影像更容易長期留在他們的腦海。
在中國,由於傳統媒體控制和社交媒體泛濫,對官方信息的不信任和謠言的盛行,這種情況更為複雜。父母學會如何幫助孩子們面對災難新聞報道,尤為重要。
守不住的秘密
雖然保護兒童免遭過度媒體報道衝擊很重要,但拉斐爾說,父母不應該以讓孩子完全不看災難報道的方式,來保護孩子免受災難事件衝擊。
「在這個年代,保守秘密已經不可能,當你試圖掩蓋災難,災難會變得更可怕,或更讓孩子好奇,所以父母解釋到底發生了甚麼並安慰孩子,真的很重要。」他說。
孩子們很可能從大人對話、同學溝通或媒體的不間斷報道,便知道有不好的事情發生。
伯克博士說,父母最好能解釋發生了什麼事,幫助孩子們更瞭解它,並在孩子表現出擔心或焦慮時安慰他們。
有價值的對話與活動
大多數情況下,孩子會因為看到災難事件感到心煩意亂,而不是受到直接經歷災難的創傷。
伯克指出,這未必是壞事,因為這使兒童和他們的照顧者,有機會進行一次困難但有價值的對話。
「這是一個機會,讓父母和孩子們談談對失去所愛的人或事物的擔心,以及發生後如何面對傷心。要讓孩子知道,可以害怕、可以哭、可以和父母談論他們的心痛。」她說。
父母通過說話瞭解孩子的感情,也可以幫助孩子們建立對情緒的瞭解。「你可以和孩子們一起,給難過和其他相關情緒起一些名字,這些都是有價值的談話。」
最新的美國暑期檔電影 Inside Out(港譯〈玩轉腦朋友〉,台譯〈腦筋急轉彎〉,中譯〈頭腦特工隊〉)便有助孩子們認識自己的情緒。該片將歡樂、憂傷、憤怒、恐懼和噁心五大情緒,變成五個人腦裏的小小人,幫助孩子瞭解如何面對情緒和心理變化。強烈建議和孩子們一起看,作為情緒管理的基礎課。
幫助孩子應對災難新聞報道小貼士
一、限制兒童和青年人觀看災難相關媒體報道的時間和次數;
二、要陪孩子看媒體的災難報道,這樣可以跟他們談他們的恐懼,並回答他們任何問題;
三、如果孩子因為媒體災難報道而傷心,可以和孩子玩遊戲、看其他電視電影、到戶外活動等,讓孩子盡快從災難報道中走出來;
四、提醒孩子有很多很好的事情發生,而這些往往不會成為新聞;
五、最重要的是,父母本身也要照顧、管理好自己情緒,保持鎮定和有正能量。
原文刊於留學媽媽教養女王微信平台,本社獲授權刊登。
(封面圖片:Pixabay/CC0)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