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退休制度並不健全,現時仍然依賴強積金(MPF)為主;當然,MPF 有其種種問題,其中最多人談論的是回報低。但筆者認為,坊間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有一定偏差。
筆者認為,回報低,可能當中涉及五個原因:一、保薦人(Sponsor)收取過高管理費;二、MPF 保薦人的市場競爭不足;三、基金回報率比 Benchmark(指標)低;四、失效的資產配置;五、投資情緒。
其中,行政管理費過高與 MPF 保薦人市場競爭不足可能亦有關係,而事實上,有些基金回報率就算表現不佳,卻由於和保薦人同出一系,仍然有生存空間。
不過,積金局已經落實今年內推出「預設投資策略」(俗稱:核心基金),以成員年齡作為基金資產分布的基礎,並將管理費封頂定於0.75%;而2012年推出的 MPF「半自由行」,則試圖增加受託人之間的市場競爭,以帶動基金收費降幅,近年亦見到一定成效,若未來能夠推出「全自由行」,相信成效將可擴大。
消極配置難取好回報
不過,正所謂「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第四點至第五點,則屬於僱員的責任,亦是更少人留意的。
配置得宜財富滾滾來
需知道,MPF 投資回報率低,是因為大部分僱員採取消極的投資態度,沒有為投資組合做好妥善的資產配置;或者在市場上容易受個人情緒化影響,如貪婪和恐懼,往往犯下「低賣高買」的投資決定,最終錄得投資回報率低的結果。事實上,筆者看過不少人,於低位把 MPF 內所有的股票基金轉換成保本基金;變相是低沽,影響了長遠的回報。
正如筆者最初所言,MPF 絕對可以像其他投資產品一樣做到分散風險之道,重點在於透過良好的資產配置,讓投資回報不止超越保本,而是創造更高回報。筆者也留意到,有不少年輕人對資產分配認識不深,就算年紀輕輕,也寧願放到債券或保本基金,而非股票基金去賺取長遠更高的回報,也會影響整體表現。
宏觀來看,現時大部分 MPF 計劃都有提供如貨幣市場基金、債券基金、股票基金及混合資產基金等種類作為投資選擇,僱員可以按照個人的可承擔風險能力,從增長穩定的低風險基金,以及增長潛力較大的高風險基金之間採取有效的資產配置。
原文刊於 iMoney,獲授權轉載。
(封面圖片:Pixabay / CC0)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