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陸,有個社交網豆瓣(douban.com)聚集很大批大學生(或者說真假文青)。該個網站不似 Facebook,它重點要求網友先列出自己喜歡的書籍、唱片和電影,然後打分數、給星、發表意見等。
網站常鼓勵豆友列出最近看過的書籍、唱片和電影,乃因為它有「配對」功能,讓豆友很易找到與自己相同喜愛某部書籍、唱片、電影的人。大家共同喜愛某些書籍、唱片、電影,同聲同氣,便自然會聯絡,經過網上交談之後,便有可能交朋友。不過,本文並非講交朋友這方面的事情。
大陸文青的電影排行榜
我想講的是,今年6月初,在該網上,有位豆友上載他最新統計出來的豆瓣高分電影榜(上)。榜上的電影,都得到8.6至9.7分,即所謂「高分電影(上)」。入選該榜的電影都要符合一個基本要求,要至少得到2千位豆友評價。該個高分電影榜又有(中)和(下)篇,列出的作品得分相對較低。
我為什麼請大家關注該個電影榜,是因為我認為該表可幫助大家了解大陸年輕人的口味。如果我們能對大陸年輕人的口味有個概念,那麼看中國、談中國也多個根據。
該張(上)篇電影榜長達十一頁(http://www.douban.com/doulist/240962/?start=125&sort=seq&sub_type=),我稍為數一下,有272部電影入選。如果連同高分電影榜(中)和(下)篇,那麼豆友眼中的高分電影便至少有約600部。
首先聲明,做統計的那位豆友,沒有意圖要做一個所謂「最佳電影名單」出來。他只是讓大家知道,獲得高分的電影,有272部,而又包括那些作品。我們適宜用平常心去看那些喜歡上網的(真假文青)豆友,口味如何。
我稍稍把272部作品名單看一遍,發現很多部我意料不到的,而我也想讓大家知道,今天大陸大學裏年輕人看電影的品味,並不如大家所想像。所以,大家今天看大陸年輕人,有必要另眼相看。
從電影榜看文青想法
有人會說,豆友給電影評分,會弄虛作假,所以拿該個含有水份的榜來分析和研究,未必有意義。
此說有道理,但不影響我們想知的結果。我們並非研究什麼「最佳電影」,所以我們也不必認真。我們只不過想知道,豆瓣上那大堆豆友的電影觀。他們就算弄虛作假也根本沒所謂,他們弄虛作假造出一張272部電影名單,也代表某種意義,這便是我們要知道的。一個人弄虛作假來裝扮自己,我們也至少可以憑他那身裝扮,來推測出他的想法。
舉例說,一個人以這樣子來示人,其實已作出選擇,因為他不採取那樣子的姿態,所以該張272部電影名單,就算有虛假成份,仍然具參考價值,讓我們知道大陸年青大學生會看那些電影,而口味又會是如此。
電影口味五花八門 涵蓋多國不同類型
該個電影榜涵蓋很多冷門國家作品片目,不少還是cult film,這裏我寫下我初步觀察。
第一點:上榜電影數目多,大半並非主流華文媒體常提及的,甚至有數十部我聞所未聞,更不要說看過。因此,我肯定豆友國際消息靈通,知道世界角落邊沿事物。誰說大陸文青封閉?先鋒文青中核心一群,人數估計有4、5千吧,懂得自己找電影來看,又不跟隨主流意見,可自行決定打高分。
第二點:該272部電影包括歐洲大師作品。歐洲三大電影節的得獎作品和東歐冷門電影所佔數目,跟奧斯卡得獎片和傑出美國片,差不多。西歐和東歐片,與美國奧斯卡片平分秋色,正常不過。世界電影勢力,本來便是歐美兩方制衡,而亞洲電影則處在舉足輕重的第三位置上。
第三點:該張電影榜包括顯著數量的50-60年代美國黑白片,那些作品具備美國原本社會核心價值和道德觀念,不像近20年美國電影歪曲正義思想,人生觀和做人處世態度趨於墮落。很多豆友懂得找早期美國佳作來看,我尊敬他們。
第四點:入選的亞洲電影裏,日本片可能佔較多,而黑澤明與小津安二郎兩位人文大師互別瞄頭,每人各有三部入選。略遺憾其他大師及其經典沒在名單上。其他十部八部是近年像是枝裕和這類新導演的電影。至於韓國片,有李滄東的《詩》,卻沒有金基德作品,奇怪。此外,另有幾部近年叫好叫座韓國電影。伊朗在歐洲得獎片有入選,而印度上榜的則是商業笑片。
第五點:我驚訝中國電影史上的黑白經典少入選,只有費穆的《小城之春》和吳永剛《神女》(阮玲玉1934)兩部。
第六點:大陸入選的中生代導演作品有謝添的《茶館》(82)、謝晉的《芙蓉鎮》(86)、吳貽弓的《城南舊事》(83)等。他們不如之後崛起的導演風光,姜文入選三部:《鬼子來了》、《陽光燦爛的日子》、《讓子彈飛》,而陳凱歌與張藝謀這兩位勇將則只各有一部上榜:《霸王別姬》和《活着》,我感覺奇怪。此外,榜上又有我一無所知的,例如王君正的《天堂回信》(94)、尹力的《我的九月》(90)和蒙古導演哈斯朝魯的《剃頭匠》。
第七點:台灣電影入選的有楊德昌三部:《獨立時代》、《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和《一一》;侯孝賢有《童年往事》和《悲情城市》兩部;而李安亦有三部:《喜宴》、《飲食男女》、和《少年派奇幻漂流》。至於其他導演,魏德聖的《賽德克巴萊上下集》入選;賴聲川的《暗戀桃花源》和楊立國的《魯冰花》也在榜單上。
第八點:至於香港電影,沒有意外,受豆友熱捧的多是預料之內的商業主流片,像劉偉強、麥兆輝的《無間道》等;周星馳電影,則只限於由劉鎮偉執導的。王家衛和吳宇森各有兩部上榜:《重慶森林》與《春光乍洩》;《縱橫四海》和《英雄本色》。許鞍華只入選一部《女人四十》,而陳可辛上榜的一部是《甜蜜蜜》。較為冷門的會是《南海十三郎》(1997),由高志森執導,可知片中男演員謝君豪在大陸多紅。
大陸影痴緊貼國際 視野或超港青
我從該份272電影名單裏,看到大陸熱愛電影的那一批年輕人,肯定可與世界各地影痴溝通良好。他們有天與同路人相遇,會自動有默契,不開聲都可明白和理解對方。
近年很多意見說香港與內地年輕人分歧大到不能溝通,但我不這樣說。我見到大陸各地年輕人通過網頁和翻版 DVD,追上世界大潮流,知道很多世事。我反而認為,大陸先鋒那一批,不但不落後,甚至可能超前同輩香港年輕人。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