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金融整合新動力

香港作為區內市場開放、法治、經濟環境最完善的城市,在國際接軌、監管制度、市場體系等「軟實力」方面,仍是大灣區的重要國際平台。內地企業可以依託香港,加強參與全球化經濟,走向國際。

香港回歸以來,隨着中國經濟改革開放、經濟騰飛的軌跡,香港亦以獨特的經濟特點,通過協助內地企業來港融資及新股上市集資、基金管理和銀行業資產擴張及離岸人民幣業務的渠道優勢,推動了香港整體金融規模和經濟結構的發展,實現由區域性金融中心向全球國際金融中心跨越的質變,並始終保持國際金融中心前列的地位。

不過,綜觀香港目前以服務業為主導的經濟結構而言,金融業發達始終是香港最大的優勢,但卻缺乏實業經濟的支持。因此,如何鞏固和發揮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優勢的地位,配合好一帶一路的深化發展、大灣區建設全面開展等歷史性機遇,加快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整合,將是香港金融中心未來保持優勢發展的必然途徑。同時以廣州、深圳、澳門、珠海為依託,打造引領泛珠三角、輻射東南亞、服務一帶一路的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核心圈,將有利推動區域經濟整合、金融有序、協同發展中發揮作用,亦為區域內金融機構提供前所未有的機遇。

一、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整合是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持續發展的基礎。粵港澳大灣區由珠江三角洲內的廣州、深圳為軸心,共九個城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組成,是目前國際上最具經濟活力和競爭力的城市群;據GDP總量統計,2017年底,大灣區內的經濟總量已超越1.5萬億美元,並超過了紐約大灣區、東京大灣區和舊金山大灣區的總體經濟規模,這亦奠定了大灣區金融業發展的重要經濟基礎。

11個城市優勢互補

但是,大灣區內城市亦面臨着經濟發展和轉型的問題,雖然珠江三角洲已進行「騰龍換鳥」經濟改革多年,並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成效,惟面對其他國內、外城市群對手的競爭,日益緊迫的轉型壓力,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優勢並不明顯,因此進一步加強金融整合,促進11個城市間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以達到提高粵港澳灣區經濟發展和競爭力的目的,金融整合的定位,將會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金融整合將有利大灣區發展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際化經濟貿易及科技創新平台。中國目前已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最大的貿易國,但如何推動經濟全球化,化解貿易保護主義等問題,實現自身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同時,金融整合的推動成效,將引領國際經濟發展成為至關重要的作用。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最重要的經濟引擎;已具備經濟總量、優質交通設施、互聯互通、世界工廠、優質金融制度、優質服務業、科研教育等,為大灣區經濟發展,提供再度騰飛的優勢配套。

同時,大灣區的科技創新能力,已走到世界發展前端,如深圳的騰訊(00700)、華為、華訊方舟、華大基因等一系列的國際級科技龍頭,已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專利申請量前列;而且2017年,深圳已有5,000多家企業,達到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標準,成為繼北京之後第二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一萬家的城市。香港作為區內市場開放、法治、經濟環境最完善的城市,在國際接軌、監管制度、市場體系等「軟實力」方面,仍是大灣區的重要國際平台。

加快產業結構升級

內地企業可以依託香港,加強參與全球化經濟,走向國際。當然目前內地經濟發展愈來愈開放,不少城市的硬件配套已超越香港。但是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全球規模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融資中心。世界各地的投資資金仍然滙集香港,其獨特的金融優勢依然十分突出,並將繼續為內地企業「走出去」,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務。

三、金融優勢互補,加快產業結構升級。大灣區金融整合,首要任務是做好金融市場的對接定位和轉型。一方面深入推動區內金融機構間的協同、金融市場對接、產品互認、基建互通、人才互動、促進大灣區優勢互補。另一方面,提升金融服務效率,充分利用境內外金融資源,支持大灣區實體經濟的發展。

此外,區內各城市可以基於自身的產業結構和技術優勢,在產業升級方面充分發揮互補優勢,打造具有競爭力的國際經濟平台。同時充分利用深圳金融科技創新的先發優勢,以及香港傳統融資功能和金融制度優勢,聚焦發展金融科技創新,為區內科技的創新提供良好的平台,促進金融科技的發展。

在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和中央推動一帶一路的戰略背景下,大灣區集合國際金融中心、一帶一路金融服務中心、人民幣離岸中心等優勢,可預見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發展前景十分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