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收生政策忽略STEM教育 窒礙香港長遠發展

超過三分二中學文憑學生只修讀兩個選修科,學生知識基礎收窄,嚴重削弱學生的知識根基,有礙銜接高等教育。
【系列文章】
大學收生政策忽略STEM教育 窒礙香港長遠發展
香港銳意發展創新科技,政府與深圳在邊境河套地區建設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可見創新與科技日益備受重視。近年,多國政府都把 STEM 教育納入為國家優先處理的項目,香港也不例外,在小學課程上加入 STEM 設計。
 
根據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和國際數學及科學趨勢研究(TIMSS)就15歲或以下學童所作的世界性評估測試成績,香港學生在 STEM 領域的學習態度,積極性與成績,相對其他國家及地區,均名列前茅。然而,學生於高中報讀 STEM 相關學科的比率卻不理想。
 

STEM 教育未普及至所有學生

 
香港中學文憑課程的核心科目原意在為學生培育均衡知識基礎,配合將來全人發展。雖然香港已取消文理分流教育制度,漸以基礎廣濶的教育取代,但是接近半數新高中學生沒有修讀任何科學或科技學科。相比之下,美國、歐洲,以及許多亞洲國家,均把科學列為必修科,而在其基礎廣濶的教育制度中,跨文理學科學習是根本且不可或缺的一環。

大學收生政策影響學生選科決定

 
現時,大學看重學生在四大核心科目的考試成績。港科院創院院長、前香港大學校長徐立之教授表示,政府最初倡議文憑試制度原意希望「文中有理,理中有文」,但課程設計與大學收生出現銜接問題。香港學生以考試為本,大學收生視四個核心課程為必要條件,導致學生過份偏重核心科目,忽略其他選修科,尤其與理科相關的科目。「他們可能只想到如何進入大學門檻,卻忽略了他們的興趣和發展路向。」
 
徐立之指出這是一個心態上的問題。「為什麼一定要進入大學?中學教育目的是為了讓一般市民能達到一定的知識水平,進大學是下一步的事情。現在很多同學以入大學為目標來設計修讀課程,因此出現一個偏食情況。」他指現時很多高中生選讀一些較簡單的科目,希望拿到好成績成功考入大學,但入大學後才發現科目並不是自己的興趣所在。學生原本對科學有相當的興趣,但當入到大學修讀感興趣的科目時,卻發現自己沒有科學的根柢。徐立之強調,科學根柢需要慢慢培養和浸淫,好的科學基礎知識不是憑空出來,中學時被剝奪了浸淫的機會,大學四年難以追上。
徐立之教授:「為什麼一定要進入大學?中學教育目的是為了讓一般市民能達到一定的知識水平,進大學是下一步的事情。現在很多同學以入大學為目標來設計修讀課程,因此出現一個偏食情況。」
徐立之教授:「為什麼一定要進入大學?中學教育目的是為了讓一般市民能達到一定的知識水平,進大學是下一步的事情。現在很多同學以入大學為目標來設計修讀課程,因此出現一個偏食情況。」

缺乏科學基礎知識

在香港的教育課程,STEM 透過科學、科技和數學教育推行,當中又以有「科學之母」之稱的數學為基礎。港科院的研究報告顯示,現行的香港中學文憑(DSE)高等數學科的修讀率低,學生修讀高等數學科的比率由2012年的23%,下降至2016年的14%。香港學生修讀高等數學科的比率遠較新加坡和新西蘭為低(40%),並遠遠落後於日本、韓國和台灣(57-80%),新高中不重視高等數學的情況令人憂慮。
香港中學文憑課程中,高等數學為延伸單元 M1 和 M2,並非一門完整科目,而是以「半科目」形式,為學生「擴充」核心數學課程以外的數學教育。基於核心科目的教學時間緊湊,兩項延伸單元 M1 和 M2 往往只能在補課時教授。此外,並不是所有大學均視 M1 或 M2 單元為一門完整的選修科目,也沒有把兩單元列為指定入學要求。因修讀高等數學需要投放很多時間和努力,難以吸引高質素學生選修。

科學和工程學科出路不佳

 
徐立之補充,這人才斷層問題延伸至就業方面,科學出身的人可以找什麼工作呢?科學和工程學科的出路不佳,一般認為,香港缺乏強大的製造業支持,政府和企業於科研發展的投資也見薄弱,導致學生不熱衷 STEM,令眾多學業成績良好的學生都傾向報考大學的醫科、商科和法律,而理學院和工程學院則較難招收高材生。
這種自我持續的循環,進一步削弱本地 STEM 發展,阻礙再工業化。而修讀文憑和職訓課程也未受社會認同為理想出路,以上種種因素皆導致學生的修學方向愈見收窄以迴避風險,最終阻礙他們的整體發展。
徐立之表示,尤其是就讀理科需要不同層次的培訓,在這樣的情況下,修讀理科的人愈來愈少。當政府大力推動發展創新科技,需要大量人才時,才發現在人才接軌上出現斷層問題。他補充現時政府推動創新科技困局,「小學教育提出 STEM,學生在中學時失去了興趣,大學紛紛修讀工商管理、醫科等專業,導致現時缺乏科學人才發展創新科技。」

跨學科訓練減少 學生避重就輕

 
現今世代,不論是創新與科研,或是解決複雜問題的技巧,均涉及跨學科訓練和縱橫合併的所謂「T」型知識基礎。過往的香港中學會考(HKCEE),學生除了語文和數學之外,平均修讀另外四個學科,文憑試制度強調「文中有理,理中有文」,希望同學除了核心科目以外,另外多修讀幾個不同範疇的學科。但現時超過三分二香港中學文憑學生只修讀兩個選修科,學生知識基礎收窄,嚴重削弱學生的知識根基,有礙銜接高等教育。
 
四個核心科目:中、英、數、通識,有人認為通識科中有理科的知識,但通識科主要教授一般人對科學的看法、不同持份者的意見等,而不是集中討論科學實質上的知識。另外,學生在高中時修讀簡單的選修科,而沒有考慮學科與學科之間的關聯。例如是 STEM 科目的組合,跨學科訓練助學生加深基礎知識的應用。例如修讀生物科同學,現時大部分可能缺乏化學、物理、高得數學知識;愈來愈少學生修讀綜合科學,學科要求跨學科的能力訓練,反映現時學生選科時避重就輕。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