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圖書館轉型:甘把金針度與人

自從世界步入資訊時代,大專院校圖書館面臨『圖書館消亡論』的挑戰。學習模式逐漸從線下轉移到線上,紙本資源也不再是學生和教師吸收知識的唯一選擇。

編按:自從世界進入資訊時代,「資訊便在彈指之間」(information at your fingertips),大專院校圖書館面臨「圖書館消亡論」的挑戰。學習模式逐漸從實體轉移到線上,印刷資料不再是學生和教師吸收知識的唯一選擇。面對用戶習慣改變的衝擊,大專院校圖書館應該如何「化危為機」呢?

由城市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走進大專院校圖書館─圖書館員視角下的大中華區高等教育》(下文簡稱《走進》),收錄了30篇訪問,採訪了內地、香港、澳門及台灣的大學圖書館人員,探討兩岸四地大專院校圖書館的運作模式以及面對的困難,並了解不同大專院校圖書館如何針對用戶使用模式的轉變,以創意回應資訊時代的挑戰,探索大專院校圖書館未來發展的新模式。

本文為上海復旦大學圖書館副館長楊光輝為《走進》一書寫的書評,本社獲得授權轉載。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2022年1月18日,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東亞圖書館資深中國研究館員程洪先生來微信,希望給《走進大專院校圖書館──圖書館員視角下的大中華區高等教育》寫個書評。本人自1994年入職復旦大學圖書館,近30年的高等院校圖書館員生涯,對涉及高校圖書館的書很感興趣,想先睹爲快;程洪先生是復旦校友,相識多年,亦不忍拂了他的好意,就一口答應了。

等到盧先生(按:本書編者之一盧敬之教授)寄來《走進》電子稿全文,看到收錄的30多圖書館館長、主任和館員的訪談稿,業内十位大佬如澳門大學圖書館(原上海圖書館)吳建中館長、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周欣平館長、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東亞圖書館喬曉勤先生、首都圖書館原館長倪曉健先生、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研究所原所長王世偉先生、香港大學圖書館執行館長/馮平山圖書館館長胡美華女史、台灣大學圖書館陳光華館長等來自中國大陸、港澳台四地以及美國、加拿大同行的簡要精辟的推介評論,再看序言作者,有老朋友肖瓏館長,以及來自港澳台資深圖書館員和關心圖書館事業的人士,感到5位編者為編成此書,真是殫精竭慮。

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的封面設計亦匠心獨具。頓時感到肩上的擔子有點重,不敢比肩唐代詩人李白,但的確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沉重。

盧敬之教授。(盧敬之Facebook圖片)
盧敬之教授。(盧敬之Facebook圖片)

兩岸四地齊討論,圖書館化危為機

好在盧先生給的時間比較充裕,寒假又逢疫情,正好閉門讀書。首先讀肖瓏館長的序〈誰撐起了圖書館的那片藍天〉?一下子打動了我的心,正如編者在封面提到的:「自從世界步入資訊時代,大專院校圖書館面臨『圖書館消亡論』的挑戰。學習模式逐漸從線下轉移到線上,紙本資源也不再是學生和教師吸收知識的唯一選擇。面對用戶習慣改變的衝擊,大專院校圖書館應該如何轉型並化危為機?」

可以説,隨着信息時代的到來,互聯網與智能手機的普及,「圖書館消亡論」甚囂塵上。2020年新冠病毒流行以來,線上教學、自主學習更是方興未艾,圖書館服務如何轉型,靠誰來化解危機?由誰來撐起圖書館的藍天?肖館長飽含熱情地說:

最近20餘年,在我們經歷的互聯網時代、大數據時代、人工智能時代, 有一種理論叫做『圖書館消亡論』,就是人們不再需要圖書館了,所有的資訊都可以從互聯網上,通過搜索引擎、智能服務獲取到,似乎圖書館員這個職業也很快就會從地球上消失。

但我的看法恰恰相反,愈是海量資訊時代、計算機批量處理人類需求的時代,會愈需要圖書館員。……從這些基層圖書館員的採訪記錄中,你可以總結回顧圖書館的歷史變遷,前瞻這個行業的發展,更可以看到普通圖書館員所做工作的方方面面。我想,正是他們,撐起了圖書館的一片藍天。

敬業圖書管理員,撐起知識一片天

的確,是敬業的圖書館員群體,撐起了圖書館的一片藍天。《走進》主要着眼於大學圖書館的信息諮詢和學科服務,直擊圖書館員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

通過對大中華地區(內地、香港、澳門、台灣)具有代表性的館長如德高望重的北京大學/澳門科技大學戴龍基館長、年輕有為的上海紐約大學館長祖曉靜女史,我的同事號稱「鐵娘子」的復旦大學醫科館應峻館長,高校圖書館骨幹成員如北京大學圖書館張春紅研究館員,香港科技大學圖書館維多利亞‧卡普蘭(Victoria Caplan)女史和台灣靜宜大學蓋夏圖書館姜義臺先生等的系統採訪,以口述史的方法記錄整理文稿,從圖書館員的職業和服務視角,全方位鳥瞰並解剖大中華區高等教育的變遷與發展。

因而,本書不僅是一本關於大專院校圖書館領域的專業書籍,更是一本大中華區圖書館員隨圖書館事業成長發展、積極參與高校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努力促進人文通識教育、全面反映高等教育變遷的重要著作。在我看來,《走進》一書具有三個比較鮮明的特點:一、空間創新──彰顯圖書館員的創造精神;二、人文關懷──展現咨詢服務的核心價值;三、國際視野──反映數碼時代的合作共贏。

《走進》一書是一本大中華區圖書館員隨圖書館事業成長發展、積極參與高校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努力促進人文通識教育、全面反映高等教育變遷的重要著作。(香港大學圖書館圖片)
《走進》一書是一本大中華區圖書館員隨圖書館事業成長發展、積極參與高校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努力促進人文通識教育、全面反映高等教育變遷的重要著作。(香港大學圖書館圖片)

總之,《走進》以31位大中華區代表性圖書館員的眼光,鳥瞰了當下圖書館面臨的熱點問題──新技術革新下大專院校人才培養和教育變革對圖書館帶來的新挑戰──空間職能調整、資源存取改變、數字人文興起、資訊素養革新、智慧服務萌芽等。

不過,萬變不離其宗,只要資訊需要智慧整理,讀者需要休閒交流,那麽,只有圖書館員才能撐起圖書館的藍天,阿根廷作家兼國家圖書館館長博爾赫斯的「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不僅是文學家的夢想,更是圖書館員營造更美好世界的理想。

新書簡介:

書    名:《走進大專院校圖書館──圖書館員視角下的大中華區高等教育》
編    者:劉倩秀、盧敬之、周慶山、趙格華、卓文傑
出版社: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