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入學資格

因材施教、獎勵興趣學習、專科學問發展等重要教育德政,經已在考試號角之下,慢慢消音。

學問的本義是什麼,人言人殊,千條萬條,對學習者而言,專注、努力、認真,先掌握內容,再融滙貫通,舉一反三,能達司馬遷先生訂的高標準,即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有行動研究,通過經驗實踐,演繹歸納,歸納又演繹,千錘百練,終成理論,成就了一位大學者,鑄造了一門學問。

三歲孩童問「點解」

真學者、大學問,再天才型的,也得要從小長大,三歲孩童,學習從發問開始,句句的「點解」,得到成人世界的耐心聆聽,善意回應,知識、智慧、價值的滲透,深入淺出。「點解」被「點透」,學習意欲萌生,知、情、意、行,步步升溫。三歲孩童的學習之路,愈走是愈快。

進入人多地狹,集體擠迫,卻必然是千差萬別的學校系統裏,教師與校長加起來,都是人丁單薄,要拔尖、補底,以及難度最高的拉中間,要教育全方位、全人發展,鼓勵學生為興趣及理想而學,談何容易。

於是,培育人才與成就學問,最經濟、最具效率,又最「公平」的方法,就是齊齊參加考試。

難度愈高的考試,愈能選拔人才之說,甚囂塵上。逐漸地,因材施教、獎勵興趣學習、專科學問發展等重要教育德政,經已在考試號角之下,慢慢消音。

無奈跟着「3322」走

看香港高中文憑公開考試,中英數通,要「3322」連線及格以上的成績,方有具備入大學的條件,還要其餘兩個選修科生生性性,才有真正進入政府資助大學的入場券。

當中小學生有興趣人文歷史,家長老師少許點頭稱是之後,馬上提示,不能過於沉迷,要投放在數理,否則無法進入大學。沉默寡言而又迷上科學實驗的,長輩當會鄭重説明,中英及通識科,都要大量時間應付,否則大學之門必然關閉。

都説教育優先,又明言教育是投資並要新政、新思維。但新高中文憑試,入大學「3322」的連線要求,從鼓勵學生學習、培育人才、成就學問的角度,實在有很大的必要,作出必要的調整。否則,就以學校推STEM大計劃而言,中四開始,師生必止步,因要跟「3322」走,這叫無奈。

原刊於《星島日報》,獲作者授權發表。

何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