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鼓勵孩子接受挑戰

管教小朋友,要讓他清楚認識自己的能力,不宜高估因為天外有天,反之亦不宜放棄任何挑戰更强對手的機會。

現時的小朋友,普遍出現兩個現象,其一是怕輸,亦不願意輸,寧願將自己的目標調低,也不肯挑戰他自以為的「不可能達致的水平」。其二是覺得不能接受與朋輩不相同的待遇,「點解佢得我唔得?」

我認為管教小朋友,要讓他清楚認識自己的能力,不宜高估因為天外有天,反之亦不宜放棄任何挑戰更强對手的機會,因為這是一個絕佳的學習及切磋的場合。重點不在於勝負而是吸收寶貴經驗。就算在自己强項領域之中,要知道强中自有强中手,遲早一定給人比下來。就如我對孫兒說,你學圍棋多年,一定勝過一眾初學者。同樣你的棋藝比起資深的棋手定有所不如。如果要在這方面有所作為,要緊記兩句話:「工多藝熟」及「失敗乃成功之母」。無論學習什麼,一定要痛下苦功,反覆學習達致得心應手的地步。在這過程中不免嘗到失敗的痛苦。要知道沒有人未曾遇上失敗,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為何失敗,再自我改進,不再重蹈覆轍。

中外家長大不同

我認為中國家長與外國家長,在管教上最大的分別是,中國人普遍採用一個極度負面的心態,無論是什麽課題,一開口便是千遍一律的「唔好」、「唔得」;外國人則不多說,由小朋友自由發揮。舉例來說,小朋友亂蹦亂跳,中國家長看見,多會叫「唔好跳」,外國家長則由他跳,跌斷手腳便帶他打石膏。在此重申,危險的東西還是不要做,但除此之外,或在可能的範圍下,家長應放手讓子女多作嘗試。

不少人認為外國人較有創意,我認為中國人也有創意,唯獨管教模式造成分野。例如在家看見子女拆開鬧鐘,家長會鬧「為何拆爛個鐘」;外國家長則隨你拆,當然大部分小朋友不能把它砌回原狀,但總會有一小部分經過不斷嘗試終於成功。可以看得到前者的行為窒礙創意,後者則鼓勵創意。事實上,中國人自小少問「點解」。套用梁啟超的一句話:「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知道「得」,但不知道「點解得」。背後原因,頗值得家長反思。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孫明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