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分析南海之爭

如何精準掌握南海問題發展的現況與趨勢,既牽涉南海周邊聲索國的歷史證據和目前的佔據島礁的情形,也涉及東亞地區的穩定繁榮與戰略局勢。

對於許多台灣人而言,南海問題大致在小學即印入眼簾、植入腦中,關注在整個中國地圖或左或右下方的小小插圖(南海地圖)。在台灣的教育體系中,南海的所屬,係不證自明之理,當然,此類情形也存在於中國大陸的教育體系當中。換言之,華人世界對於南海問題的理解已經形成大致的思考脈絡。然而,當2009年聯合國大陸礁層委員會要求各國提交自身大陸礁層外部界限,以及菲律賓發起仲裁案之後,全世界對於南海問題的研究及其研究成果,對於華人社會對南海問題不證自明之理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如何與華人社群自身以及與非華人社群在南海問題的對話,就成為作者近來的關注焦點。或許冥冥之中自有安排,與香港城市大學羅金義教授的緣份再度發揮了力量,承蒙他的邀請有機會在香港出版關於南海問題的專書,讓筆者非常榮幸的接受承擔此一責任,所謂責任還是筆者淺見以為,華人對南海問題的理解不僅是內政與外交事務,也是華人社會的教育事務,以及對爭議問題解決與溝通能力的問題。因此,跨越華人圈走向東亞圈,甚至國際圈對南海問題的反思,也成為本書寫作的宗旨。

持續惡化的東亞爭端

南海島礁主權與海域管轄權爭端局勢不斷發展,尤其南海周邊國家以及域外國家不斷對南海表態立場與作法,勢必影響東亞甚至整個亞太地區的未來發展。本書試圖以華人的視角出發,但避免陷入華人的既定管見,在既定的篇幅中深入分析南海近來的南海動態。首先,第一章作為全書的楔子,並非話說從頭,而是論證當前南海問題的主要變數由來,扼要敍述南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為問題的原因,以及2009年成為南海問題轉折點的原因。第二章扼要從歷史角度檢視南海問題,包括簡要論述歐洲人到達南中國海及其活動,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中國方面如何認識南海的過程,終至成為舊金山體系的文本內容。第三章是探討兩岸以及南海周邊國家在南海的主要作為,由於無法窮盡,因此主要針對中國在南海的優勢,以實際作為論述主軸;台灣方面是以回顧李登輝政府以及歷任總統的政策為主軸;而涉及南海的東南亞國家則以各自的海洋政策為主。第四章則探討東協此平台在南海問題上的角色,南海問題為東協進一步整合帶來嚴峻的考驗,尤其是東協宣稱建立東協政治安全共同體的承諾。第五章探討南海仲裁案。裁決重新確立了南海海洋地形地物的本質,儘管兩岸政府不接受的理由各不相同,但兩岸政學界無法否認仲裁結果的影響及後續發展,因此,本章扼要敍述仲裁的來龍去脈。最後是第六章,試圖對日益複雜的南海問題加以去蕪存菁,主要還是南海U形線以及島礁的定位問題,以供有興趣的讀者參考。

作為一個研究領域,南海問題或許受到許多先天的限制,涵蓋範圍是如此之大,包括歷史、政治、經濟、文化、外交、軍事等各種層面;而涉及南海的一些關鍵資料公開的並不完整,受此影響,或許無法觀照南海問題全貌。因此,本書盡力作為一本包容華人以及非華人世界對南海問題的理解,盡力涵蓋各方的觀點,誠如南海問題自身的性質,包含歷史、政治、經濟、外交、法律等各種層面,從而對此類問題的探討,又反過來檢驗吾人對涉及自身國際事務應對的能力,是如何包容各項學科的應用,實為有趣和值得思考的方向。

南海諸島(部分)各方實際控制圖
南海諸島(部分)各方實際控制圖

最後,本書的出版問世還是要歸功和感謝羅金義教授。任何推動專書的出版在教育/學術、實務界皆是浩大工程,難以為外人道,遑論推動叢書系列。筆者對於羅教授的組織運籌能力銘感於心。當然,筆者也要感謝在南海研究道路上的許許多多提攜者,包括台灣著名的東南亞學者陳鴻瑜教授,他是一位不斷在研究路上的學者,筆者從他身上不斷學習;台灣國立政治大學安全研究中心劉復國主任、中國南海研究院吳士存院長、台灣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宋燕輝研究員,以及其他許多兩岸的專家;台灣的內政部和外交部、國安會以及中研院提供對南海問題的活動參與,也讓筆者得以更深的認識與不斷修正可能的錯誤理解。必須提及的是,筆者也從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聲索國以及美、日、歐的專家學者身上,學到了非華人世界的南海觀點與立場。最後,筆者服務的台灣南華大學也提供校內專題計劃(Y104000238),支持筆者對南海問題的持續研究。

新書簡介

書名:南海之爭的多元視角

作者:孫國祥

出版社: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