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朗、何詩蓓等香港奧運健兒奪得佳績,全港市民雀躍。即使沒有取得理想成績的運動員,也表現出體育精神。尤其值得讚賞的是受到「球衣風波」影響的羽毛球手伍家朗,他雖然戰敗,但沒有把責任推向因球衣引起的問題,更沒有指責任何人(包括引起風波的人),只表示自己表現失準,還表示「一定會企返起身」。這種風格與不肯承認責任的人相比,已經高下立見,無須多言。
文武雙全 謙虛求實
所以,外界對於引起這次風波的穆家駿仍然耿耿於懷,認為他只是表示「歉意」,自己的「語氣有點過重」,而不是道歉,顯示其胸襟不如伍家朗。說也湊巧,剛好我遇上他的一名學生的家長,他說:「幸好我的孩子也懂得分辨,說不會學穆老師這種行為。」
環顧奧運項目,我有一點特別的感受:不少運動員既是體育精英,也是「讀得書之人」,用一句通俗的話說,就是文武雙全;何詩蓓就是典型之一。即使轉為全職劍手的張家朗,也是有思考、有修養的運動員。落敗了的其他運動員,也能表現出人的素質。這不是高深的學問和要求,總體來說,就是謙虛求實、努力奮鬥的精神。
多元教育 方出精英
這又令我想起教育的問題。按孔子的學說,應該因材施教,而不是一部通書讀到老。以我個人和教學的經歷,可以歸納為:教育的方向應是多元化中出精英,而不是單一化下出精英。雖然後者也可以出人才,但數量和範圍肯定不會比多元化的效果好,尤其在思維發展方面。有些被視為「反叛」的人,往往又是能夠創造奇蹟的人。
忽然想起已故友人、作了很多家傳戶曉的歌曲的黎小田。父親希望他學古典音樂,但他卻喜歡流行和通俗音樂,經常拿着結他自彈自唱,結果五個結他先後被父親打爛。他於是偷偷學習流行音樂,常在馮寶寶等童星面前表演,享受那種幸福感。最後,他不是創造了另一方面的成就嗎?
反觀今天的教育方向,就是一種「倒模式」的設計,把年輕人的腦袋束縛起來,長遠來說,只會導致「思想便秘」,或者會被變得「更反叛」;跟着,官方再施壓,年輕人更反叛,周而復始。這樣能教育出真正的人才嗎?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