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片:肝臟本身是人體一個很重要的器官(Pixabay)
訪者:跟夏醫生聊到器官移植的話題,原來肝臟是移植率較高的器官,對嗎?
醫生:是的,因為肝臟本身是人體一個很重要的器官,如有任何原因而導致肝衰竭的話,首先就會有即時性命危險,第二,就是醫學上暫時沒有很好的辦法能取代肝功能,所以除非可以及時進行換肝手術,否則病人的情況就會繼續惡化,直至死亡。
訪者:我聽過很多腎衰竭病人都會一邊洗腎,一邊等待進行移植腎臟的手術,但肝臟並沒有類似的替代辦法。
醫生:肝臟的結構本身十分複雜,以前在香港﹑乃至世界各地的醫學界都有使用過肝臟透析的方法,但只能解決到一部分我們稱「血中毒」的情況,但有其他很多功能都不能做到的,情況繼續演變下去的話,病人就會出現其他的併發症,故其效果亦是不甚理想。比較近期的技術就有「人工肝」,但在內地比較普遍,因為中國是一個肝臟病發率較高的地方。人工肝在個別病例而言是理想的,但其實最終都只是一個過渡性的治療,希望延長病人的壽命,令他們能等到接受肝臟移植的手術,而非完全能取代到器官移植這個治療方法。
肝衰竭成因 乙肝頭號殺手
訪者:讓我們了解一下發生甚麼事情會令病人發生肝衰竭或者需要接受換肝手術?
醫生:從香港的數據來看,主要分兩大類:急性和慢性。急性肝衰竭有特別的定義,就是在短時間內,出現病症而引起肝衰竭,這些病症可以是肝炎﹑藥物中毒﹑食物中毒等,有一部分的情況是病人不知道自己患上了肝病(如甲型肝炎﹑乙型肝炎等),肝功能本身已經出現衰退,而之後再患上其他疾病,或觸發一些原因,令肝功能急劇惡化而不能恢復,就會出現肝衰竭的情況。有時病人不知道自己誤服了甚麼食物﹑藥物(包括中藥),而又已大量進食,對肝功能就造成了一個很大的破壞,而肝臟又來不及進行自我修復,若加上其他器官的衰竭或併發症,情況也可以很危險。
另外,慢性肝衰竭就是病人一直患有肝病(在亞洲地區最常見的有乙型肝炎),但因為未能好好控制病情,病人就會出現肝硬化,之後就會出現肝功能衰退,或有其他併發症,甚至是肝功能衰退到出現肝衰竭。有時是肝功能衰退引起併發症,我們常見的有食道的靜脈出血﹑腹水感染﹑肝昏迷,甚至乎肝腎綜合症,因為沒有其他治療方法,而病因是肝硬化或末期肝病的情況,故有效﹑徹底的治療就是考慮進行換肝手術。
整體而言,瑪麗醫院是在香港唯一的肝臟移植中心,而以瑪麗醫院的數據來看,我們有七至八成的換肝病人都是乙型肝炎的相關病人,莫論是急性﹑慢性﹑併發症或癌症都是與乙型肝炎相關,所以最嚴重的問題還是乙型肝炎這個病。
肝炎病毒活躍性高 患者護肝至上
訪者:如果已經知道自己是乙型肝炎帶菌者,怎樣才算得上有好好控制病情?光是覆診就足夠嗎?如果已經有定時覆診,但病情仍繼續惡化,當中有甚麼需要做的事情被忽略?
醫生:首先,要先分類病人本身是否知道自己是乙型肝炎帶菌者,因為大部分乙型肝炎帶菌者都是從小就患上乙型肝炎,如果沒有事先注意到自己是帶菌者,肝炎也會在不覺間慢慢傷害肝臟。早期的肝炎是完全沒有病徵,即使去驗血,肝功能也可能完全正常,但病者的生活﹑飲食或患上的疾病,也有機會影響到他的肝臟,數個因素綜合之後,可能會令病人的肝功能每況愈下。我們當然希望能早些教育患上乙型肝炎的病者要小心保護肝臟,但如果病人本身自知是肝炎患者,但並未加以照顧肝臟,亦對病情沒有幫助。
現時已經有較好的藥物能及早控制肝炎病情,但我們仍希望在病人患病早期驗出其體內病毒的活躍性,繼而再決定是否需要用藥,如果用藥的話,大部分情況都能抑制肝炎病毒,儘量減慢病毒破壞肝臟的情況之餘,亦避免肝炎復發,因為無論是身體或外來的刺激,如果肝炎病毒活躍性很高的話,就會破壞病者的肝臟。但剛才也提及到肝臟的健康牽涉到幾種因素,如果肝臟長期處於不健康的狀態,一旦再加上急性肝炎,肝臟或者未能承受到雙重的打擊,就會出現肝衰竭的情況。
活人捐肝存風險 捐贈者受惠者共同面對
訪者:活人也可以捐贈肝臟嗎?
醫生:可以的。先講一下移植的理念,其實是將病人壞掉的肝臟取出,將血管﹑膽管等分開,然後就將一個能正常運作的肝臟放進病人體內(我們不能說是新的肝臟,因為屍體肝臟或活體肝臟可能也已經被用了很多年),然後再駁回血管和膽管,令肝臟重新在新的身體裏運作。這是一個很複雜的手術,時間長﹑風險高,所以對病人的心臟要求很嚴格,所以我們會很仔細評估病人的身體狀況,首先要肯定病人的狀況是必須進行移植手術,別無其他治療方法,其次就是肯定病人能接受移植手術,因為手術風險很高,如果病人捱不過移植手術,手術後的好處再多也是徒然。
其實在醫學上有一些既定規範讓我們遵從,無論是急性肝衰竭還是慢性肝衰竭,需要接受移植手術的病人都有特定的參考因素。另外,我們會與病人討論(當然是在病人清醒的情況下),病人需了解到手術的風險﹑手術後的結果,因為肝移植後亦有其他副作用,例如病人需長期服用抗排斥藥,手術後亦有可能出現比較長期的併發症,我們也會向病人解釋清楚,因為尤其是牽涉到活體肝臟移植的手術,是需要兩個人共同面對,無論是捐贈者或是接受者也要清楚手術後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手術效果,再考慮是否接受。
訪者:其實在肝臟移植的問題上,有甚麼配對的要求呢?
醫生:醫學上的要求其實很低,最大的要求就是血型是否脗合,亦無其他特別的要求。然而,跨血型的肝臟移植手術我們也做過,所以也有辦法可以克服,但當然,可以的話最好是血型脗合。另外,我們會考慮的就是技術上會否特別困難,因為有個別情況會出現變異,未至於不正常,但要視乎醫生能否解決到那些預期會出現的問題,亦要判斷被移植的肝臟在新的身體裏能否正常運作,而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可以的。
如果在活體移植的角度來看,捐肝者和接受換肝的病人都應該明白手術的性質,而最重要的是捐肝者明白手術中要承受一定的風險,亦要完全出於無償的心態,不牽涉任何利益關係。在香港,法例上沒有規定捐贈者與病人的關係,如果聽眾記得的話,瑪麗醫院也曾幾度替雙方互不認識的人做器官移植手術,醫生會有特定的機制來評估捐肝者是完全明白手術的風險,以及是出於自願的心態幫助病者而進行捐肝手術。
訪者:捐贈者失去了部分的肝臟,對他的身體會有影響嗎?而接受捐肝的病人沒有得到一個完整的肝臟,對他而言又足夠嗎?
醫生:成年的捐肝者需要捐出大約三分之二的肝臟,而正常成年人只需要三分之一的肝臟就已足夠維持生命的需要。在大部分的情況下,我們會選取移植較大面積的肝臟部份,按結構分開左右兩邊,面積比例上是二比一,右邊比左邊大(如果剛好取二分之一,血管結構是不適合作出這樣的分割比例)。而三分之二的肝臟會被移植到肝病病人的身上,因為他的身體通常比捐贈者差,而經過手術的處理後,肝臟始終會被損耗一小部分,所以為了肯定肝臟的比例足夠病人恢復身體健康,就要預留較多的肝臟組織。捐肝者方面,若手術後復原順利的話,對他的身體不會有大影響,大部分活體捐肝者在接受手術後都可以繼續手術前的工作﹑嗜好﹑運動,不會影響到他的身體健康。
順帶一提,很多人問肝臟會重新長出來嗎?我可以回答大家:是不會的,剩下來的部分肝臟會長得大一些,我們也做過一些研究,追蹤肝臟手術後的肝臟體積,是可以幾乎像以前一樣,或者達到八﹑九成,所以身體在手術後會建立多些肝臟的儲備,所以肝功能方面沒有太大影響,但始終會留下一個大的傷口,有時會有不舒服,故此在生活上也會處處被提醒自己做過一個大手術。另外亦有研究指出大部分的捐肝者於心理上是正面的,尤其是如果接受捐肝者的病人康復順利的話,對捐肝者有十分正面的影響。
訪問原於新城財經台《我的事務所》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