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戰略思維能助亞洲和平?

再過50年,歷史學家會紀錄中國夢想的實現,基辛格是看不見了,留給今日的科技人來研證吧!

由基辛格47年前秘密訪問大陸,這位德國裔美國人就是對中美關係最有發言權的人,他和剛去世不久的波蘭裔美國人布熱津斯基,都是對中國戰略的熟悉者,研究他們兩人一生的言論,就能明白中美關係是什麼一個事,有智慧的美國人是怎麼想的,2017年9月,95歲的基辛格來華,留下的說話,再看特朗普2018年3月的作為,全人感慨萬千,「國有一老,如有一寶」,但這個寶用了嗎?

安全概念 共同發展

1971年的中國是怎麼樣:是灰色和藍色的世界,基辛格說:「如果1971年我第一次來中國的時候,有人給我一張現在北京或其他城市的照片,我肯定覺得不現實。」北京還算是古都,有故宮、長安大街還是寬的,若拿一張1971年的深圳照片和2017年相比,蛇口要等到1980年才有,過羅湖關口會深圳(心震)、香港那年人口近400萬,深圳才幾萬,今日深圳特區人口1,500萬,香港730萬,當年的中國通最遠也只看到香港和深圳可以合併成大香港或大深圳,如今也不實際了,所以基辛格說:「這麼看來中國會實現自己的夢想。」2018年中國夢是一帶一路,「世界命運共同體」,「小康社會」,再過50年,歷史學家會紀錄這個夢想的實現,基辛格是看不見了,留給今日的科技人來研證吧!

47年後,中國提出「新型大國關係」的概念仍未被美國接受,反而提出「競爭對手」的概念來抗衡,基辛格如何說呢,2017年的說法是:「中美剛建交時,雙方基本上是出乎戰略考慮,今天我們尋求的不是安全這個概念,而是共同發展,讓兩個大國能共存,雖然有同與不同,但要尋求一個共同概念和機遇下來實現,這是時代的需要。」

2017年9月最大變化是特朗普的「美國優先」出現,即然「優先」,自然不能「平起平坐」,美國文化又是「衷心無誠,盡出乎偽」的鼻祖。日本是從這裏學回來的,所以儘管特朗普在2017年訪華時,好話說盡,拿了2,535億美元的合約回美,但貪念是無窮的,始終要在半年後發動商戰。國會通過「台灣旅行法」,不過加入口關稅是向全球挑戰的,不只是針對中國,這看來是「兵不厭詐」,中國也只能「水來土掩」不能示弱,美國人向來是尊敬強人對手,而漠視夥伴的,日本這個千年老二是習慣了,基辛格說:「中美之間的摩擦對於兩國甚至整個世界都是一個災難。」這個災難只是看到苗頭,特朗普要挑戰全世界,是不是戰線太長呢?這是特朗普式的「交易藝術」,任何事都是一場「交易」。但「交易」太多,變成「交戰」,歷史上一再證明戰線太長的強國最終是要衰落的,西班牙、奧匈帝國、法國、英國不就是最佳證明?但歷史太短的美國要是不讀外國史,也是枉然的!美國的進攻步驟是有條不紊的,2017年8月,對華發起301調查;2017年11月,拒絕中國在WTO的市場經濟地位;2017年11月,美中全面經濟對話在7月第一輪後停滯;2018年3月,宣布對美進口鋼材加稅25%、鋁材加稅10%的反傾銷關稅,歐盟立刻反制,對牛仔褲、威士忌和電單車的稅採取行動,中國則應約派了經濟首席大員劉鶴在兩會期內赴美協商,對手是財政部長姆努欽,白宮經委主任科恩(科恩隨後辭職了,高盛影響又弱一員)和貿易代表萊特希澤,鷹派的商務部長羅斯和納瓦羅(Death By China的作者)並未參加,否則是一對五,劉鶴之行最大成果是:中美「雙方同意繼續在北京就有關問題進行溝通」,也就是防止失控、中方建議雙方確定一個牽頭人,啟動全面對話,美方誰會是這牽頭人,全是談判關鍵。

中國肯買高尖端科技,美國人不肯賣,來來去去就是飛機、大豆、汽車,還想賣牛肉,要減赤字,只好叫美國人少買,美國官員已勸美國人莫買華為。美國中期大選11月就舉行了,特朗普是一個沒有戰略耐性的人,也沒有耐性聽專家之言,今後半年的震盪是不可免,至於全球範圍有何不可預測的黑天鵝和灰犀牛,還未計算在內。所以基辛格的「摩擦論」,是令人擔心的。美國已是一個分裂的社會,單是槍枝之爭,已不可開交,美國國外戰場在中東,國內戰場在校園,已是不爭之論,基辛格說:「儒家思想可能有助於美國改進社會治理的思想。」特朗普的孫女兒正在學中文,但儒家學說距離特朗普尚遠,只有基辛格這種智者才有先見之明吧!

控制貨幣 控制世界

美國視中國為競爭對手,其中一大問題是人民幣的國際化,基辛格說:「誰控制了貨幣,誰就控制了整個世界。」人民幣要取代美元的時日尚遠,歐元面世18年了,也只是在歐盟內貿易使用而已,石油以美元計價仍是牢不可破,以人民幣計價的石油期貨會不會在上海出現呢?當然是特朗普「交易」的籌碼之一,亞投行的出現亦引起關注,會不會以人民幣來貸款,美國不肯參加亞投行,亦使美國沒有了投票權,兼且石油是不是永遠的能源的來源,亦不確定,終有被取代的一日。所以人民幣加入SDR,和數十個國家簽訂貨幣互換協議,只是一步步來,以穩為上。完全開放,亦即開放被攻擊之門,美國只是放心不下,疑慮之意,不在話下,中國累積了大量外匯儲備,2018年3月仍在3.16萬億美元水平,其中購買了美國國債達1.18萬債美元,大約是外匯儲蓄的37%,遠比日本的95%為低,基辛格說:「美國欠中國的錢終歸是要還的。」說得好,只是美國的國債已超20萬億美元,以特朗普的大手大腳,搞基建,製造赤字,何時才能學克林頓時代,變得有盈餘,莫忘了美國還在減稅呢?

基辛格對秘密來華有如是說法:「在傳統觀念中,透明度自然是被認為可取的,保密被認為是壞事」,「歷史是如何創造的,如果在這過程中,採用官僚方法,讓很多人都知情,可能就什麼事也做不成了。」基辛格1971年秘密來華兩次,到1979年中美結交用了8年,在卡達時代不完成,尼克遜尚因「水門事件」下台,但時代需要是中美要建交,所以最後還是成了,21世紀亞洲兩大議題,是大陸台灣統一和朝鮮半島統一,事關東北亞和平,亦是時代需要,朝鮮半島在2017年末至2018年初,波譎雲詭,忽然因冬奧會的轉機,韓國代表訪問朝鮮,帶來朝韓元首晤面板門店契機,金正恩發出和特朗普見面要求 ,特朗普同意5月前見面,當然每次朝鮮半島關係有了轉機,必有第三方干擾,令好夢成空,這一次如何?從好一方面發展,談判順利,半島無核化成為事實,正如基辛格戰略思維,美國可以退出第一島鏈,減了軍費,和中國和平共處,朝鮮以某種型式結盟,誰主導當然要商榷不是一蹴即至,而美國維持霸權,不失面子,中國以一帶一路建設得以繼續,甚至俄國的西伯利亞發展亦可安心。只有日本斯人獨憔悴,要更快進入「修憲」,5月之前,一切不穩定,希望基辛格的95高齡,發揮餘熱,當然當真相還在準備出發,謠言已環遊世界幾周了,這就是互聯網世界,大和解在秋季是易經震卦之象,大家拭目以待,蒂勒森下台只是群震之一,卦象清楚。

張建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