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21世紀領袖 從高等教育啟航

為配合21世紀全球化社會和第四代工業革命、人工智能的降臨,香港必需發展創新的課程,培育年青領袖善於與團隊、電腦、機器人合作,同時致力提升情商和倫理道德感,發揮人類的專長和特性。

21世紀,人類已逐漸生活在人工智能時代(A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世界各國也希望在5G市場上分一杯羹,不難想像,社會環境將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對於年輕人而言,要成為新時代的領袖,他們需要具備什麼條件?高等教育界又應該怎樣配合時代發展,協助年輕人突圍而出?2019年4月11日,英國特許管理學會(Chartered Management Institute,簡稱CMI)以”21st Century Leaders: Building Employability Through Higher Education──An Asia Pacific Perspective”為題,於香港舉辦了一場圓桌會議,邀請業界翹楚出席,分享他們對領袖培訓的看法,以及探討高等教育界的發展路向。

會議開始時,CMI行政總裁Dr. Ann Francke先致辭歡迎嘉賓,以及介紹CMI的主要工作。CMI成立至今已經超過70年,起初以英國管理學會(British Institute of Management,簡稱BIM)之稱,開展了英國第一個管理學文憑課程,其後多年來一直致力協助專業團體、學術機構和企業員工發展領袖培訓及管理技巧,亦負責制定標準及評審機制,開辦國際認可的管理培訓課程,頒授認證資歷,目前合作的大專院校超過130間,遍布全球。CMI希望為社會培訓更多具質素的管理人才,並為大專院校畢業生創造理想的就業前景。

CMI亞太區董事總經理Mr. David Jones匯報"21st Century Leaders"研究報告,調查反映僱主最期望畢業生擁有的五項技能為︰承擔責任、人事管理技巧、道德誠信、解難能力與批判思維、團隊合作。
CMI亞太區董事總經理Mr. David Jones匯報"21st Century Leaders"研究報告,調查反映僱主最期望畢業生擁有的五項技能為︰承擔責任、人事管理技巧、道德誠信、解難能力與批判思維、團隊合作。

CMI早前以”21st Century Leaders”為研究方向,在英國進行了一項調查,CMI亞太區董事總經理Mr. David Jones指出,他們訪問了1045名經理以及837名就讀商業及管理學的學生,調查結果顯示,七成受訪者認為學生需要涉獵領導及管理學的範疇,以提升就業競爭力;75%的受訪學生認同CMI認證的學位有助他們進入職場;結果亦反映,僱主最期望畢業生擁有的五項技能依次為︰承擔責任、人事管理技巧、道德誠信、解難能力與批判思維、團隊合作。Mr. David Jones又指,學生認為大學在教授危機處理、創科及數碼科技等議題上支援不足,建議院校可多提供實用性的管理技巧課程,為學生爭取實習機會,拓展人際網絡。

CMI行政總裁Dr. Ann Francke(左一)指CMI希望為社會培訓更多具質素的管理人才,並為大專院校畢業生創造理想的就業前景。另外,CMI香港區創會主席及現任顧問徐鍾冰心博士(左二)及職業訓練局副執行總幹事王建國博士(右二)也在會上分享專業意見。
CMI行政總裁Dr. Ann Francke(左一)指CMI希望為社會培訓更多具質素的管理人才,並為大專院校畢業生創造理想的就業前景。另外,CMI香港區創會主席及現任顧問徐鍾冰心博士(左二)及職業訓練局副執行總幹事王建國博士(右二)也在會上分享專業意見。

對於CMI研究報告中所反映的現況,香港大學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程介明教授也有一番見解。他指出,學習是教育的核心價值,而「管理學」更是一門人人都需要掌握的學問,上至管理層,下至普通員工,都需要具備適度的管理技巧,他笑言女兒也曾經提到,員工都要學習如何「管理」老闆。程教授強調,21世紀的社會變化極大,年輕人的就業態度跟以往大相逕庭,例如他們不再以尋找終身職業為目標,頻繁轉換工作之餘,部分人傾向身兼多職或擔任自由工作者(freelancer),更常見的是職業跟大學修讀的科目未必相關,例如他的女兒在愛丁堡大學修讀人類學,目前卻在投資銀行工作。從這樣的現象可見,學生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將來在職場上未必用得着,所以除了學歷,年輕人的溝通能力、創意、團隊合作、價值觀等「軟技巧」(Soft Skills)同樣重要,而這些都會受到朋輩、師長、家庭文化所影響。

無可否認,隨着社會環境轉變以及科技發展,對於領袖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對此,當天主持會議的CMI香港區資深Companion陳祖澤博士補充,目前大家對於時間和地域的觀念已不一樣,很多工作不一定要坐在辦公室才能完成,年輕人選擇工作時多了自由,但他認為管理是「以人為本」,作為領袖仍然要掌握一定基本功,例如懂得策動及組織團隊,具備廣泛知識,並且需要認識時勢,善用科技。他認為香港很多大專院校已經洞悉先機,調整課程設計,例如以遙距學習模式,跟境外機構合辦課程,又推動終身學習,協助學生掌握最新的行業知識。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界可以聯同僱主、學生以及其他地方的專業團體合作,他以CMI為例,在管理培訓方面,香港很多大專院校都跟隨CMI制定的守則和標準,也有向英國的大學借鑑,相信這個傳統會一值保持。

CMI香港區資深Companion陳祖澤博士認為,高等教育界可以聯同僱主、學生及其他地方的專業團體合作,推動終身學習,協助學生掌握最新行業知識。
CMI香港區資深Companion陳祖澤博士認為,高等教育界可以聯同僱主、學生及其他地方的專業團體合作,推動終身學習,協助學生掌握最新行業知識。

當天的圓桌會議,邀請到多位僱主代表,包括:香港設計中心行政總裁利德裕博士(CMI 香港區前任主席)、光輝國際(Korn Ferry)香港區主席徐佩恩先生、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盧永仁博士等,分享他們對於21世紀領袖的看法。CMI也邀請到高等教育界的領袖出席分享。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總幹事周慶邦先生引証「以工作為基礎的學習」(Work-based Learning)為大專生提供寶貴的職場經歷。香港城市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院長馬志強博士強調年輕領袖正面對當今全球化、多元化和機構力求以突破性技術發展產品和服務的挑戰。耀中幼教學院院長沈雪明教授指岀,幼小學生需掌握數碼和多元智慧,以備將來要跟機器人共事。再者,職業訓練局副執行總幹事王建國博士指出,數碼科技發展一日千里,教育配套需要急起直追,而他認為年輕人的自我管理技巧同樣重要。現時學生做事習慣依賴互聯網,欠缺批判思維,不知道學習的目的和價值,而職業訓練局的學生來自社會各階層,局方希望教導他們如何做好自我管理,跟家人有良好溝通,若每人都可以在細節上踏出一小步,社會整體都會有改進。他強調,職訓局會致力為學生提供在職培訓及增加實習機會,提升他們的職場競爭力。

香港大學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程介明教授表示,21世紀社會變化急速,除了學歷,年輕人的溝通能力、創意、團隊合作、價值觀等「軟技巧」同樣重要。
香港大學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程介明教授表示,21世紀社會變化急速,除了學歷,年輕人的溝通能力、創意、團隊合作、價值觀等「軟技巧」同樣重要。

最後,CMI香港區創會主席及現任顧問徐鍾冰心博士為是次會議議題作總结,並提出對香港高等教育界發展的一些建議。她表示,為配合21世紀全球化社會和第四代工業革命、人工智能的降臨,香港必須發展創新的課程,培育年輕領袖善於與團隊、電腦、機器人合作,同時致力提升情商和倫理道德感,發揮人類的專長和特性。高等教育應多元化發展,配合遙距和混合教學模式,跨學科學習,文理互通,音樂、藝術、體育、專業與通識並重,關注分析能力、溝通領導力和思想陶冶等全人教育。此外,她認為香港的大專院校應建立策略性互補方案,如仿效美國長春藤聯盟,組織具特色的跨院校、跨學科、跨產業、跨地域等合作。若香港能積極推動高等教育國際化,深化大專生參與在中國和國際層面的交流計劃,了解中國和外國文化、禮儀、科技、市場和工商業務發展,有助拓闊年青人視野,亦有利建構多元文化社會,善用「一國兩制」模式的優勢,讓年青領袖有更大空間和機會。CMI可成為平台讓不同國家的大專院校、專業團體、僱主和年輕領袖互相學習、砥礪,確保人力資源、專業知識、科技與創新在21世纪的職場能平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