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代初,越南共產黨領袖胡志明(Hồ Chí Minh,1890-1969)曾兩度在香港遭捕,囚禁於荷李活道10號「中區警署建築群」中的域多利監獄。當時他是聞名歐亞的革命者、共產國際在亞洲的關鍵人物,同時還是堅定的反對殖民統治的愛國者。這樣一個穿梭於東南亞傳播愛國思想、鼓動革命、謀劃推翻殖民統治的人,是英法殖民政府都嚴加防範和痛恨的人物。那麼,他在香港是如何被捕、又如何能虎口脫險呢?到底是哪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使他逃過這一劫難?
對於胡志明的這段經歷,坊間不乏記述。(註1)不過,由於檔案的散落遺失,目前的記述有些錯漏。(註2)更重要的是,現有的論述大多只從個人傳奇的角度入手,甚少論及時代背景。而這樣的缺失,使我們脫離了那個風起雲湧的大時代,更錯失了體會香港在其中舉足輕重地位的機會。本文藉着回顧胡志明在港被捕、入獄、上庭及脫險的過程,把整個故事放入歷史脈絡之中,並嘗試從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兩大陣營較量的思路來梳理所得文獻。
註1:詳見龍景昌主編:《明周城市系列:荷李活道》(香港:《明報周刊》,2013),第48頁;香港歷史博物館:〈越南共產黨領導人胡志明〉,《百年過客──早期香港的名人訪客》(香港:香港歷史博物館,2017),第338-351頁;黃浩潮:〈囚禁在域多利監獄的國父,另有其人?〉,載丁新豹主編:《香港歷史散步(增訂本)》(香港:商務印書館,2009),第118-121頁;陳碩聖,〈胡志明於域多利監獄〉,「香港記憶」網站,擷取自http://www.hkmemory.hk/collections/victoria_prison/Ho_Chi_Minh_in_Victoria_Gaol/index_cht.
html(瀏覽日期:2018年3月14日)。
註2:香港日治時期,大部分的檔案都消失了。胡志明當年的律師羅士庇(Frank Loseby)追述,1932年胡案上訴到樞密院時,他將所有文件都轉給了倫敦的代表大律師普利特(Denis Noel Pritt)。後來,有位記者聽說此事,希望將胡的這段經歷拍成電影,從普利特那裏借走所有文件,電影沒拍成,文件也不見了。詳見L. Borton, N. T. Trinh & Viện bảo tàng Hồ Chí Minh [Hồ Chí Minh Museum]. The legal case of Nguyễn Ái Quốc (Hồ Chí Minh) in Hong Kong, 1931-1933 (documents and photographs) (Hà Nội: National Political Publishers, 2006), p. 115。
!doctype>新書簡介
書名:《荷李活道:尋覓往日風華》
主編:鄭宏泰、周文港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日期:201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