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3月17至21日,紐約佳士得拍賣行舉行了題為「錦瑟華年──安思遠私人珍藏」的專題拍賣。這批為數2,000多件的藏品,為已故著名古董商安思遠先生(Robert Hatfield Ellsworth, 1929-2014)生前所有,拍賣連續五天進行,包括六場現場拍賣及稍後的一場網上拍賣,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藏家及古董行家參加競投。
據拍賣行的資料介紹,安氏年僅九歲已展開收藏之旅,19歲的時候成功將一批鼻煙壺售予蒙特利爾美術館(Montreal Museum of Fine Arts),並於年輕時結識當年收藏界中的女傑龐耐(Alice Boney)。後來,龐氏引薦安思遠入讀耶魯大學遠東語言學院,師從王方宇門下。「安思遠」這一中文名字便是由王方宇先生給他起的。
促成不少世紀珍藏
作為一位世界知名的古董商,安思遠促成了不少20世紀首屈一指的珍藏,其私人藏品更是一個重要的亞洲藝術寶庫。他曾向《獨立報》的記者表示:「我每次購入三件藝術品,必藏其一。」而安思遠位於紐約第五大道(Fifth Avenue)的寓所擁有20多個房間,陳設有中國傢具、日本屏風、英國銀器、印度地區及東南亞雕塑以及中國書畫和歷代瓷器等珍品。各國文物雖然並置同一空間,但憑着安氏的巧妙陳設,參觀者俱能感受到其獨特裝飾風格及國際視野。是次佳士得拍賣預展時,拍賣行亦盡最大努力將會場佈置成安氏故宅,讓買家窺見其高雅品味,從而加熱競投氣氛。
安思遠一生與中國結下不解之緣,他曾多次遊歷中國,並到訪多處文化景點及觀摩國內藝術家創作。他於高峰期時曾收藏多達500多幅書畫,當中包括了齊白石、林風眠、石魯等大師之作。尤其是畫家石魯,他的作品乃經安思遠介紹至西方社會,讓這位畫家的作品能為世人所推崇。而安氏發表的三卷本《中國近代書畫 1800-1950》更是其收藏中國書畫的薈萃,往後安氏更將其大部分書畫藏品慷慨捐予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而他最為人稱道的是在2003年4月將珍貴的宋拓本《淳化閣帖》以450萬美元讓給上海博物館,讓這國寶級文物最終回歸中國。
安氏為中國藏家熟知的是其對中國明清傢具的深厚認識及廣泛收藏。這因他在1950年代服役美軍時曾派駐夏威夷檀香山(Honolulu),得以一窺檀香山藝術學院珍藏的中國古典傢具,由此開展傢具的收藏之路。及後安氏終於在1971年出版了《中國傢具:明清硬木傢具實例》一書,奠定了其於相關領域的地位。而他在早年結識了香港古董傢具商黑洪祿先生,遂由此建立了幾十年的伙伴關係。黑氏的兒子黑國強先生亦在年輕時到紐約師從安思遠,回來香港後成為明清古董傢具商人,並在香港創辦一年一度的典雅藝博(Fine Art Asia) 藝術展覽會,對亞太區的藝術博覽業影響尤深。
亦愛印度、喜瑪拉雅及東南亞藝術
安思遠對印度、喜瑪拉雅及東南亞藝術亦同樣熱衷,他曾為洛克菲勒 (John D. Rockefeller III),及來自拉札德(Lazard Freres)銀行世家的修曼(Christian Humann)建立收藏。而在1981年修曼去世後,安氏又以鉅資購回修曼的泛亞收藏(Pan Asian Collection)。作為古董商,安氏將修曼的大部分藏品轉售獲利,惟他仍保留自己喜愛的部分珍品,故這次拍賣有部分藏品乃來自泛亞收藏,包括西藏11/12世紀銅瑜珈士座像、尼泊爾13世紀銅鎏金觀音立像、唐鎏金銅佛座像等。
作為一代知名古董商及大藏家的安思遠,擁有獨特眼力及祟高品味之餘,亦讓世人見識到他並非如一般商人把文物只當作商品或炒賣工具,反之,他善於發掘其歷史及藝術價值。筆者從其藏書可窺見他生前曾閱讀不少有關中外歷史、哲學的著作,並從中吸取養份來充實藝術品的內涵。安思遠曾透露希望在身故後「七天拍賣上散盡」(Sold in a consecutive seven day sale)珍藏,如今紐約佳士得拍賣算是達成其心願。
圖片:作者提供
!doctype>